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年鉴
农业科技2011年
浏览次数:233  添加时间:2012-05-07 09:34

 

[简述]  2011年,信阳市农科所认真履行基层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和职责使命,按照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的要求,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加快发展的办所方针,凝练创新目标,优化科技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进程,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年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50项,发表论文49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通过省级鉴定品种3个,晋升高级职称3人,申报成功省水稻遗传改良院士工作站研发平台。在全市共建水稻、小麦、油菜、茶叶示范基地90万余亩,着力强化良种良法综合展示,为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样板。以种田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对象,着力做好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带动了信阳科技种田水平的提高。
[农业科研项目] 2011年,市农科所围绕农业产业需求,以作物品种创新、栽培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为重点,以提高成果持续供给能力、技术集成配套能力、示范应用引领能力为目标,提升选题质量,优化选题结构,凝练创新方向,明确创新目标,开展了50项试验研究。其中,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省级以上区试12项,市厅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这些项目是:超级籼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两系法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三系不育系的转育及利用;南方稻区国家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生产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试预备试验;水稻苗期白化标记性状在水稻杂种优势中的应用;粳稻新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高产优质高抗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高产多抗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河南省南部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豫南瓜后粳稻高效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信阳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的研究与示范;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旱种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粳稻精量直播栽培技术研究;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制种技术研究;高产优质耐旱多抗旱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国家黄淮粳稻AB组区域试验;国家黄淮海麦茬稻区旱稻区试及生产试验;河南省中晚粳联合预试区试与生产试验;高产优质耐渍芝麻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技术研究;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与高产保优制种技术研究;油菜轻简化、机械化关键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河南省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高产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豫南稻区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构与运行机制优化研究及实践探索;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生物杀虫剂在信阳茶园中的引进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稻田高效低毒新农药筛选与轻便化施药技术研究;红麻优异种质多点精细鉴定与评价;全国麻类新品种区域试验;紫云英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豫南稻区紫云英种植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茶叶机械化采摘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茶树无性系良种快繁技术研究;信阳红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品质标准创建;江淮地区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科技支撑战略研究;信阳市政府、河南省农科院战略合作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
[作物品种选育]  针对目前作物品种改良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瓶颈,加强水稻、小麦、油菜、麻类、茶叶及花生、紫云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利用,涌现了一批有苗头的新种质、新品系和新品种。有22个水稻、小麦、油菜、紫云英等农作物新品种参加全国及省内外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多数品种表现良好,其中水稻品种D2035X65003、冈优5330、杂交油菜新品种信油2709、信油杂2803等在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有望近期通过审定。杭优1号、杂红992、杂红952 3个红麻杂交品种20119通过省级鉴定。3个红麻新品种是福建农林大学和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育而成。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系杂交稻组合688、冈优5330及恢复系信糯恢721等申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688的中试及示范获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支持。杂交水稻新品种1511高产制种及大面积推广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耕作栽培研究]围绕粳稻群体构建、中后期形态和机能构建,开展了粳稻两段栽培技术研究,初步确定了群体构建的氮素施用量范围,基蘖肥施用量由过去的10公斤降低到5公斤左右,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5%。以基蘖肥12公斤、穗肥7公斤的施肥水平亩产最高(571.21公斤)。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共外引粳稻新品种30个,展示品种4个,安排品种比较试验共15个品种,产量结果显示,隆优1875、徐68201、镇稻11号、宁粳3号等品种产量高,达到550公斤以上,适宜在豫南稻区种植。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试验项目以国稻7号为供试品种,结果显示,节水栽培比正常灌溉亩节约用水53.49吨,且节水栽培的产量并不下降,正常灌溉的以密度为1万穴/亩的产量最高,亩产为653.34公斤,节水栽培的以密度为1.33万穴/亩的产量最高,亩产为630.84公斤。以信阳市农科所为主持单位的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已经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植物保护研究] 2011年,信阳市农科所利用黑光灯诱虫、结合田间实际调查等方法,发布了八期病虫测报,把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及发生程度提前、及时、准确的告知了涉农部门和广大农户,为夺取全市小麦、水稻、茶叶的高产稳产丰收起到了及时有效的指导作用。水稻生产全程跟踪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生长发育前期虫害发生重,发育后期病害发生较重。因春季干旱,稻蓟马发生早、持续期长、为害重。55初见成虫,至620结束,为害盛期为520620,百株虫量为1200-1800头,卷尖率为18.6-47.3%。二化螟因去冬今春严重干旱,影响了越冬幼虫的化蛹、羽化,第一代螟虫发生较常年偏轻,株心率为8-10%,主要集中在早栽田块。稻纵卷叶螟迁入数量较少、为害偏轻,第一、二代发生数量较少,未达到防治指标,第三代在晚播田块、旱稻田块大发生,百丛虫量30-60头,发生严重的百丛虫量达150头。三种稻飞虱发生量均低于常年。灰飞虱由于数量少、种群带毒率低,因而条纹叶枯病处于轻发生态势;白背飞虱迁入较晚、数量较少,百丛虫量仅10-20头,未造成为害;褐飞虱83初见,815百丛虫量达21-25头,由于田间天敌蜘蛛的数量较大,百丛7-10头,使褐飞虱种群数量迅速下降。830调查,百丛虫量低于5头,远低于防治指标。稻瘟病呈迅猛上升态势。由于前期插秧缺水,全市粳稻和旱稻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多,而信阳种植的粳稻等优质稻和旱稻品种大多易感稻瘟病,7-8月份降水偏多,有利稻瘟病发生,主要集中在优系列组合,严重田块病叶率60-70%,穗颈瘟50-60%,病穗率达85%以上。7月下旬至8月初的降雨,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发展,发病率达60%以上,严重田块病穗率高达80-90%,是今年影响信阳水稻产量和品质最为严重的病害,发生面积140-220万亩,造成产量损失20-30%。纹枯病发生早、为害重,在高产创建和植株高大、叶片披散的田块发生尤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7月下旬至8月初的频繁降雨,造成田间湿度大。平均病株率40-60%,减产10%左右。草害主要在水稻旱种、直播田块发生,主要表现为单双子叶混合发生,种类多、数量大,每平米有草90-120株,以稗草、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占70%以上,鸭舌草、旱莲子草、丁香蓼等双子叶杂草占30%左右。小麦和油菜因气候长时间干旱,病害普遍发生较轻,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未发生,纹枯病、叶锈病、白粉病零星发生,油菜菌核病、病毒病也呈零星发生,但蚜虫爆发成灾,小麦百株蚜量2000-5000头,油菜单株蚜量800-1500头,无论是麦田还是菜田,草害都很重,主要原因是土壤湿度小,除草剂效果差。此外,还与与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开展了小麦病害抗性研究、麦田杂草化学防除、灰飞虱与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等多项课题合作研究。
[茶叶技术研究]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项目对已筛选引进茶树种质资源91份,进行了部分植物学特征特性鉴定,进一步完善了茶树种质资源信息库。播种了杂交后代种质材料1914份,做杂交组合13个。建设320平方米日光温室大棚1座。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制定了《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技术规程》,并通过了省质检局审定;确定了3种不同规模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线的设备选型与配套方案;建设了日产150公斤500公斤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线各1条。信阳红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品质标准创建项目制定了《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并已经通过了省质检局审定,近期将发布实施。
[国家试验站工作] 2011年,国家水稻、油菜、茶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试验站充分发挥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联合攻关、转化对接、展示示范、科技普及、信息监测作用,延伸与补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链,积极当好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服务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水稻试验站在在罗山、商城、淮滨等县建立的3000多亩的晚播粳稻项目区,通过应用延迟栽培、泥质法育秧、机械移栽、两段栽培技术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平均亩产均在764.8-865.9kg之间,达到了预期的示范效果,起到了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油菜试验站在五个示范县建立油菜核心示范区1000多亩。其中,固始高产高效示范区450亩,平均亩产175公斤,比非示范区每亩增产57公斤,增幅高达22%;商城县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全县油菜生产水平的提高,平均单产168公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光山实施了免耕油菜示范,技术上主抓油菜的匀苗定苗、清沟排渍、追施促苗肥、去除杂草和病虫害防治等。结果表明,免耕种植的油菜比翻耕的亩节约成本6080元,而单产与翻耕略增或持平。茶叶试验站在继续做好上年度建设的230亩品种示范区的同时,2011年在浉河区董家河乡楼畈村新建品种示范区220亩,示范区总面积达到450亩。在信阳市罗山县潘新镇(河南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建设了3000亩绿色栽培大面积示范区。在浉河区浉河港乡夏家冲村建立机采示范茶园120亩。在信阳佛灵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信阳农科茶业有限公司建设2条信阳毛尖茶机械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红麻试验站在五个示范县安排了中杂红318、福红991、福红992、红优2号的高产种植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000余亩。以病虫草害防控岗位专家为技术依托,以信阳农科所病虫害预测预报为核心,联合示范县的植保技术服务机构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会商交流机制,形成了覆盖我市红麻主产区的病虫害监控预警网络。开展了夏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试验示范,初步提出了1套夏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引进了2台小型红麻剥皮机和1HB-500型红麻剥皮机,提高剥麻工效38倍。通过红麻新品种筛选与展示试验,确立了中杂红318、福红991、福红992、红优2号作为信阳麻区的主导品种,为红麻生产品种的合理利用及科学搭配提供了依据。
[科技成果转化] 2011年承担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油菜信优2405试验与示范,省重大科技专项超级籼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豫南瓜后粳稻高效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市重大科技专项信阳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在罗山、平桥等5个示范县区共建水稻、小麦、油菜、茶叶示范基地80万余亩,其中五里店茶叶示范园的规范、高效、无公害种植生产技术吸引众多国内外同行参观、学习,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自育糯稻品种面积的持续扩大,催生了潢川糯稻产业集聚区,催生了黄国粮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催生了河南水磨糯米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信阳市优质糯稻年生产面积达30余万亩,年产优质稻谷1.5亿公斤,农民可增收6000余万元。其中,潢川县魏岗、隆古、谈店等乡镇发展优质糯稻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占当地水稻面积的80%以上,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已经在规模化、工厂化育秧中应用。籼改粳年种植面积已逾60万亩。新品种II550II688II1511、珍珠糯、香丰1026、信阳234及优质弱筋小麦郑麦004的示范和推广,面积已超过60万亩。
[农业科技服务]  2011年,坚持体系建在产业中的指导思想,以种田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推广了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粳稻晚播技术、泥质法育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双低油菜丰产栽培技术、冬小麦一播全苗技术等,共计培训农民1.8万人次,印发农情简报156期,撰写科普文章33篇,发放关键技术明白纸2万多份,回答电话咨询6800多次。 2011年水稻移栽期,遭遇严重旱灾,许多地区出现无水插秧的情况,我所多次通过电台、报纸、传单等方式号召无水地区改种粳稻,通过晚播粳稻避开春旱,新增粳稻10余万亩。通过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全年共发病虫测报8期,为我市农业生产起到了及时有效的指导作用,对夺取小麦、水稻、茶叶的高产稳产丰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农科所在市政府门户网市直单位统计投稿排名中名列第三,在省农科院网站全省市级农科(蔬菜)院所信息录用量排名中名列第一。一些信息被大型网站转载。
[学术交流合作]  2011年,信阳市农科所科研人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49篇,在市级以上各类报纸上公开发表技术文章和农业科技信息160余条,出版著作1部。有7人次在国家级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中国农科院麻类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河南农科院、国家杂交稻工程中心天津分中心、中华全国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联系更加频繁,开展了多项合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召开黄麻红麻剑麻各岗位委托协议签订会千名种田大户科技服务行动启动暨技术培训会、信阳籼改粳项目启动暨技术培训会、信阳市油菜丰产技术现场观摩暨五化生产培训会、信阳籼改粳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等大型会议10余次,与省内外同行展开广泛交流。5个试验站也先后召开计划、培训、观摩及年度工作会,有20多位国家产业技术岗位专家或首席专家来信阳指导工作。
[农业科研成果]  2011年组织申报省、市科技成果奖8项,获奖成果7项。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信优2405的选育及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稻新品种双辐优718的选育及应用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技术研究与应用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红麻三系杂交种红优3号的选育及应用等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平台建设] 2011年申报成功省水稻遗传改良院士工作站项目。目前,依托信阳农科所共建有5个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农业部科学观测站、1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2个省工程中心、2个市工程中心,1个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初步形成了开放型科研平台体系。按照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的安排和指导,这些平台的科研、示范、推广工作得到有条不紊的展开,在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体系等年度考核中均为优秀。
[人才队伍建设] 2011年,信阳市农科所有3人晋升高级职称,其中正高2名,5人晋升中级职称,全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29人,4人通过在职研究生考试,3名取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全所现有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21人,中级职称40人,市科技拔尖人才9人。科技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科研岗位设置日趋合理。3人晋升正科级职务,2人晋升副科级职务,干部管理队伍得到加强。

上一篇:农业科技2012年
下一篇:农业科技2010年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