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年鉴
农业科技2010年
浏览次数:154  添加时间:2011-12-29 04:53

 

[简述]  2010年,信阳市农科所认真履行基层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和职责使命,按照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的要求,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加快发展的办所方针,凝练创新目标,优化科技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进程,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年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53项,发表论文31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通过省审品种1个,晋升高级职称4人,申报成功国家和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农业部信阳作物有害生物观测实验站,省籼稻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研发基地等5个研发平台。在全市共建水稻、小麦、油菜、茶叶示范基地80万余亩,着力强化良种良法综合展示,为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样板。以种田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对象,着力做好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带动了信阳科技种田水平的提高。
[农业科研项目] 2010年,市农科所围绕农业产业需求,以作物品种创新、栽培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为重点,以提高成果持续供给能力、技术集成配套能力、示范应用引领能力为目标,提升选题质量,优化选题结构,凝练创新方向,明确创新目标,开展了53项试验研究。其中,国家和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中央补助地方基础条件改善项目1项,市重大科技专项1项。这些项目是:两系法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新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的转育及利用;南方稻区国家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生产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试预备试验;水稻苗期白化标记性状在水稻杂种优势中的应用;粳稻新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高产优质高抗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高产多抗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河南省南部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水稻套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豫南瓜后粳稻高效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黄淮稻区杂交粳稻生态适应性试验;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的研究与示范;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旱种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粳稻精量直播栽培技术研究;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制种技术研究;高产优质耐旱多抗旱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河南省中晚粳联合预试区试与生产试验;国家黄淮海麦茬稻区旱稻区试及生产试验;高产优质耐渍芝麻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技术研究;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与高产保优制种技术研究;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水稻套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优质高产油菜信优2405试验与示范;河南省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高产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豫南稻区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构与运行机制优化研究及实践探索;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茶尺蠖的人工饲养及EONPV的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稻田高效低毒新农药筛选与轻便化施药技术研究;粳稻晚播条件下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植物农药在信阳茶园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红麻优异种质多点精细鉴定与评价;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紫云英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河南稻区紫云英种植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无性系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茶树树冠定向培养与机械化采茶技术示范;茶树无性系良种快繁技术研究;平菇不同品种品质比较及优质品种选育;江淮地区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科技支撑战略研究;信阳市政府、河南省农科院战略合作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
[作物品种选育]  针对目前作物品种改良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瓶颈,加强水稻、小麦、油菜、麻类、茶叶及花生、紫云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利用。水稻、小麦、油菜、紫云英等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取得了重要进展,涌现了一批有苗头的新种质、新品系和新品种,有20多个新品种参加全国及省内外中间试验,多数被推荐参加下一轮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育成的糯稻新品种“珍珠糯”通过了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6249E)。
[耕作栽培研究]“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初步探索出不同基蘖肥施用条件下水稻茎蘖动态和分蘖成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基蘖肥为3.5公斤纯N的处理,基蘖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比基蘖肥按73施入的对应处理产量高,群体结构合理,施肥效果较好。“粳稻精量直播试验研究”项目试验结果显示:辽优20159418和武香粳14都是以亩用种量0.75kg处理的产量最高;筛选出10个适宜直播品种,其中镇稻6号、宁粳3号亩产在610kg以上;高产生理基础研究表明,随着粒数增加穗子变短,成穗率降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株高增加。“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简称泥质法)”项目主要进行了与营养土法在育秧期杂草种类和团粒结构稳定性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营养土法无论在杂草种类和数量上都比泥质法的多,团粒结构没有泥质法的稳定。“豫南稻区紫云英—水稻生产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建立了豫南稻区紫云英——水稻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和紫云英种子生产及加工技术两项技术规程,并在信阳市示范推广。
[植物保护研究] 2010年,信阳市农科所利用黑光灯诱虫、结合田间实际调查等方法,发布了八期病虫测报,把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及发生程度提前、及时、准确的告知了涉农部门和广大农户,为夺取全市小麦、水稻、茶叶的高产稳产丰收起到了及时有效的指导作用。2010年,信阳稻纵卷叶螟中等程度发生,由于前期温度较低,灯下始蛾期为715,比往年晚20天左右,发蛾高峰在820,一直持续到8月底,历时10天,是近几年来高峰期持续时间最短的一年。今年的卷叶螟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主要是第二代、三代防治时间早,防治适时,防治时间较集中,使第二代的本地虫源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了虫源,对下代卷叶螟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市条纹叶枯病发病面积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粳稻品种,究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子异地间的相互调运,种子带菌扩大了病害的发生范围;二是播前种子未处理;三是灰飞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了此病的进一步传播;四是田边杂草给灰飞虱提供了较好的栖息、繁殖的场所,为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稻曲病在晚稻上严重发生, 939日连续阴雨天气,晚播正处于抽穗扬花期,加上有一定数量的菌源存在,即使防治的田块发病株率仍有10%以上。胡麻斑病在个别品种上发病较重,这在前几年是不曾有过的,它的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等值得进一步研究。茶尽蠖今年严重程度发生,前二代发生较轻,茶农忽视对其防治,导致虫口基数过大,严重发生,由于其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加上其抗药性强,防治效果较差,个别茶园被吃成光秆,对茶树树势造成严重影响。防治稻曲病药效试验表明,25%戊唑醇的防效最好,达到65%,噻菌铜与井冈霉素的防效相当,均为63.8%。爱苗的防效仅有40%左右,络氨铜、满穗、石灰的防效较差,资料表明,铜制剂对稻曲病的防效不错,但从试验结果看,并不理想。去年试验石灰、爱苗的防效均在80%以上,与今年防效效差别如此之大,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几年的试验表明,井冈霉素一直表现不错,生产上在稻株破口前一星期左右使用大剂量的井冈霉素来防治能降低稻曲病的发病率。今年是晚稻稻曲病重发年,所有的药剂防效都不高,应该是该药剂药效的真实体现。轻简化施药技术试验表明,无论是株防效还是鲜重防效,丙•苄的防效最好,30天的调查仅有2株稗草,对其它杂草防效全为100%;其次为丁•苄,同丙•苄的防效一样,30天的调查只有稗草;位居第三位的是扫茀特,30天的调查结果显示,对稗草的防效只有12.5%,对陌上菜的防效仅有16.1%,对水花生、节节菜的防效为0,对陌上菜的防效仅有16.1%,对鸭舌草的防效为-63.3%,也就是没有防效,总鲜重防效也只有51.6%。调查稻蓟马结果显示,在使用除草剂的同时,加施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的内吸性药剂,可起到除草、治虫的双重效果,达到降低用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茶叶技术研究]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项目加强茶树种质资源圃和茶树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筛选出一些适合本地种植和适制本地茶类的优良品种,对筛选出的6份资源进行了重点繁育,以JS为骨干亲本与采集的13份种质资源进行杂交选育。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完善了茶树清洁化栽培技术体系,对信阳毛尖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对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示范与应用,建设了1000亩清洁化栽培示范基地和两条信阳毛尖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无性系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以五里店茶叶示范园为核心试验、示范区,以引进种植的白毫早、乌牛早、平阳早、舒茶早、碧香早、迎霜等6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茶园土壤改良技术、种植技术、耕作技术、定型修剪技术、优化施肥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和机械化修剪、采摘技术的优化集成,提出一套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综合配套技术规程和模式,进行了茶园定型修剪、茶园除草和幼龄茶园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
[国家试验站工作]2010年,国家水稻、油菜、茶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试验站充分发挥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联合攻关、转化对接、展示示范、科技普及、信息监测作用,延伸与补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链,积极当好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服务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水稻试验站在在罗山、商城、淮滨等县建立的3000多亩的晚播粳稻项目区,通过应用延迟栽培、泥质法育秧、机械移栽、两段栽培技术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每亩平均产量696.6公斤,核心示范区每亩平均产量783.2公斤,高产典型田块每亩平均产量856.3公斤,示范区内农户收益较种籼稻大幅提高,种植粳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2月9日《科技日报》以“晚播一月,豫南籼改粳60年窗纸一朝捅破”为题对信阳发展粳稻生产做了专题报道。油菜试验站在五个示范县建立油菜核心示范区1000多亩。其中,固始高产高效示范区450亩,平均亩产175公斤,比非示范区每亩增产57公斤,增幅高达22%;商城县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全县油菜生产水平的提高,平均单产168公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光山实施了免耕油菜示范,技术上主抓油菜的匀苗定苗、清沟排渍、追施促苗肥、去除杂草和病虫害防治等。结果表明,免耕种植的油菜比翻耕的亩节约成本60~80元,而单产与翻耕略增或持平。茶叶试验站在继续做好上年度建设的230亩品种示范区的同时,2010年在浉河区董家河乡楼畈村新建品种示范区220亩,示范区总面积达到450亩。在加强对390亩高效优质茶园绿色栽培示范区技术指导的同时,2010年在信阳市罗山县潘新镇(河南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建设了3000亩绿色栽培大面积示范区。在浉河区浉河港乡夏家冲村建立机采示范茶园120亩。在信阳佛灵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信阳农科茶业有限公司建设2条信阳毛尖茶机械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红麻试验站在五个示范县安排了中杂红318、福红991、福红992、红优2号的高产种植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000余亩。以病虫草害防控岗位专家为技术依托,以信阳农科所病虫害预测预报为核心,联合示范县的植保技术服务机构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会商交流机制,逐步形成1套覆盖我市红麻主产区的病虫害监控预警网络。开展了夏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试验示范,初步提出了1套夏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引进了2台小型红麻剥皮机和1台HB-500型红麻剥皮机,提高剥麻工效3~8倍。通过红麻新品种筛选与展示试验,确立了中杂红318、福红991、福红992、红优2号作为信阳麻区的主导品种,为红麻生产品种的合理利用及科学搭配提供了依据。
[科技成果转化] 2010年承担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油菜信优2405试验与示范”,省重大科技专项“超级籼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豫南瓜后粳稻高效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市重大科技专项“信阳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在罗山、平桥等5个示范县区共建水稻、小麦、油菜、茶叶示范基地80万余亩,其中五里店茶叶示范园的规范、高效、无公害种植生产技术吸引众多国内外同行参观、学习,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自育糯稻品种面积的持续扩大,催生了潢川糯稻产业集聚区,催生了黄国粮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催生了河南水磨糯米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目前,信阳市优质糯稻年生产面积已达到30余万亩,年产优质稻谷1.5亿公斤,农民可增收6000余万元。其中,潢川县魏岗、隆古、谈店等乡镇发展优质糯稻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占当地水稻面积的80%以上,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已经在规模化、工厂化育秧中应用。“籼改粳”年种植面积已逾30万亩。II1511、信优2405等品种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农业科技服务] 2010年,坚持体系建在产业中的指导思想,以种田大户为抓手,开展了30万亩晚播粳稻高产创建;帮助商城高科合作社把水稻工厂化育秧与名优食用菌生产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集约化周年生产的新路子;帮助固始金谷农科农民种粮合作社开发的“顺兴莲”大米,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帮助信阳文新茶叶公司等企业,推广了信阳毛尖、信阳红茶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工艺和设备,增加了信阳茶叶的产量和品种,提高了品质和效益。2010年主要推广了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粳稻晚播技术、泥质法育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双低油菜丰产栽培技术、冬小麦一播全苗技术等,共计培训农民1.5万人次,印发农情简报16期,撰写科普文章30余篇,发放关键技术明白纸2万多份,回答电话咨询6500多次。2010年我市水稻育秧期,遭遇低温灾害,出现大面积死苗,信阳市农科所先后4次派出专家深入田间指导救治,在报纸发布防治低温危害技术措施的文章,减轻了低温对水稻生产的危害,面对茶园虫害突发的情况,发放病虫情报10期,并紧急出动专家10余人次,前往一线指导工作,有效的控制了虫害的进一步扩散,减少了损失,为来年茶叶丰收打下了基础。
[学术交流合作] 2010年,信阳市农科所坚持为地方农业发展服务的学术交流方针,以河南省农科系统中南片片长的角色主办了河南省农科系统中南片工作会议,河南省小麦工作交流会等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1篇,出版著作2部,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技术文章和农业科技信息160余条,5人次在国家学术研讨会上作报告。5个国家试验站也先后召开计划、培训、观摩及年度工作会80场次,有 20多位国家产业技术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来信阳指导工作。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中国农科院麻类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国家杂交稻工程中心天津分中心、中华全国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开展了多项合作。
[农业科技获奖成果]  2010年组织申报省、市科技成果奖8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6项(市级成果上年申报下年评审)。其中:“豫南瓜后粳稻高效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信阳毛尖茶连续化加工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品种Ⅱ优1511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获得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豫南茶园主要害虫生态调控与可持续治理技术”、“高产优质多抗红麻三系杂交种红优2号的选育及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产抗病广适杂粳9418的引进与应用”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2010年申报成功国家和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农业部信阳作物有害生物观测实验站,省籼稻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研发基地等5个研发平台。目前,依托信阳农科所共建有5个国家试验站、1个国家观测站、1个省试验站,2个省工程中心、2个市工程中心,1个省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市重点实验室,4个试验基地,初步形成了开放型科研平台体系。为保证平台的正常运作,信阳农科所2010年投入8万元改造了综合试验园区网室,投入10万元对园区田埂、道路、沟渠等进行了维修加固。在五里店茶叶示范园区内投资70余万元建设了先进的茶叶生产车间,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将大大提高五里店茶园的绿茶、红茶的生产的效率,在提高园区自身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心实验室购置40多万元的仪器、药品试剂。
[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信阳市农科所有4人晋升高级职称,其中正高1名,5人晋升中级职称,全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28人,4人通过在职研究生考试,3名取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全所科技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科研岗位设置日趋合理。1人晋升副处级职务,2人晋升副科级职务,干部管理队伍得到加强。

上一篇:农业科技2011年
下一篇:农业科技2009年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