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年鉴
农业科技2009年
浏览次数:103  添加时间:2011-12-29 04:51

 

[简述]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信阳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稻麦油茶麻等农作物重要的生态育种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现有职工709人,其中科技人员160多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优秀青年专家24人。设置有办公室、科研科、人事科(党办)、财务科、保卫科、老干科、纪检科(监察室)等7个科室,粮食作物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园艺特产研究室(茶叶研究中心)、土壤肥料研究室、畜牧兽医研究室、农业科技信息研究室等7个研究室,下设试验农场、机关服务中心2个二级机构。所机关为财政差额供给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30人。
2009年,信阳市农科所认真履行基层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和职责使命,按照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的要求,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加快发展的办所方针,凝练创新目标,优化科技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进程,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年共实施科研项目51项,发表论文33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通过国审品种1个、省审品种2个、鉴定品种4个,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水稻新品种5501511688、特糯2072、珍辐糯、特优2035、两优培粳、信杂粳1号、信旱优26,小麦新品种信阳234、丰抗38,油菜新品种信优2405、信油
2508的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0万亩。稻麦油制繁种、粳稻晚播优质高产等技术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油菜、水稻、红麻、茶叶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圆满完成年度目标。投资240万元的中心试验室投入使用。
[农业科研项目] 选题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环节,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2009年,市农科所以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环境保障为基础,以作物品种创新、栽培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为重点,以提高成果持续供给能力、技术集成配套能力、示范应用引领能力为目标,提升选题质量,优化选题结构,凝练创新方向,明确创新目标,开展了51项试验研究。其中国家课题6项,省级课题12项,市级课题33项,共争取科研经费329万元。这些项目是:两系法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南方稻区国家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水稻苗期白化标记性状在水稻杂种优势中的应用;稻米品质形成物候条件评价及我国南方稻区分布规律;粳稻新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品种1511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高抗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高产多抗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河南省南部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水稻套种小麦栽培技术研究;黄淮稻区杂交粳稻生态适应性试验;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的研究与示范;粳稻精量直播栽培技术研究;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制种技术研究;河南省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专用型花生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河南省中晚粳联合预试、区试与生产试验;国家黄淮海麦茬稻区旱稻区试及生产试验;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技术研究;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与高产保优制种技术研究;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水稻套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优质高产油菜信优2405试验与示范;豫南稻区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构与运行机制优化研究及实践探索;茶尺蠖的人工饲养及EONPV的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稻田高效低毒新农药筛选与轻便化施药技术研究;粳稻晚播条件下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新植无性系茶园病虫草害的性特点与防治对策研究;红麻优异种质多点精细鉴定与评价;全国麻类新品种区域试验;紫云英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河南稻区紫云英种植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信阳毛尖茶机械化、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无性系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茶树生化特性地域性差异研究;适制信阳毛尖茶的早生茶树良种选优;茶树树冠定向培养与机械化采茶技术示范;珍稀食用菌茶薪菇引种及节木型茶薪菇高产栽培配方研究;茶树无性系良种快繁技术研究;江淮地区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信阳新农村特区建设的科技支撑战略研究;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作物品种选育]  针对目前作物品种改良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瓶颈,加强水稻、小麦、油菜、麻类、茶叶及花生、紫云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利用。利用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选育出含有白化基因的水稻杂交组合产量优势明显。全年有23个自育作物新品种参加全国及省内外区域试验,多数产量位居区试前一、二位。自育二系杂交旱稻品种信旱优26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三系杂交水稻品种688、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信油2508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育紫云英品种信紫1号、信紫2号,合作选育的红麻品种红优2号、红优3号通过省级鉴定。信紫1号、信紫2号是20年来我国首次认定的绿肥品种。水稻、小麦、油菜、花生、茶叶、芝麻、红麻等作物中间试验均筛选出了一些适宜信阳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耕作栽培研究]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水稻两段栽培的概念,按照这一概念,对扬两优6号的高产创建进行了研究。探索不同施肥水平下,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两段需肥特点和群体消长规律、分蘖成穗规律,结果显示,亩施氮7公斤即可达到高产群体结构。粳稻精量直播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进行粒苗生长发育对比试验,结果每穴一粒和二粒的产量最高。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研究显示,泥质法较营养土法的白根多,秧苗素质好,穗粒数和结实率都比营养土的高,泥质法产量比营养土高3.8%。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初获成功。采用该项技术,植株早发健壮,生育期延长,低位分蘖增多,高产稳产,节水 70%以上,具有节肥、省种、省工、无公害和环保等特点,增产幅度在20%以上,且生育期提前,成熟提早,为再生稻生产提供了条件。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权(专利号:ZL 2005 1 0048451.3)。这是我市大田农作物应用技术获得的首个国家专利。
[植保技术研究]在农科所试验田及一些县区水稻大田生产上首次发现了细菌性谷枯病。这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减产30—60%,初次发病的田块是种子带菌,发病原因有待调查,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防治稻曲病药效试验发现,石灰的防效最好,达到92%以上,高于其它所有的处理,为有机稻生产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技术手段。乙蒜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霉素、恶唑菌酮的防效相当,在72%以上。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表明,喷雾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滴施,撒施又次之。喷雾后药剂很快被叶片吸收2天后即可见效,卷叶螟啃食有药的叶片后立即停止取食,最后瘫痪死亡。滴施是通过根系吸收再传导至叶片,需要5-7天的时间才能发挥杀虫作用,因此滴施必须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即在卷叶螟卵孵盛期时滴药才能获得最佳防治效果。
[茶叶技术研究]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项目初步构建了茶树种质资源圃和茶树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筛选出一些适合本地种植和适制本地茶类的优良品种。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提出了茶树清洁化栽培技术模式和信阳毛尖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机械选配方案、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控制技术,建设了1000亩清洁化栽培示范基地和2条信阳毛尖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信阳毛尖茶机械化、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制定信阳毛尖茶机械化、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在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信阳佛灵山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示范应用,证明规程便于操作,产品质量稳定。适制信阳毛尖茶的早生茶树良种选优项目寻找到6个最适制信阳毛尖茶的早生茶树良种。
[国家试验站工作]国家水稻、油菜、茶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试验站充分发挥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联合攻关、转化对接、展示示范、科技普及、信息监测作用,延伸与补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链,积极当好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服务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水稻试验站在罗山、潢川、息县、平桥、固始县进行高产创建工作,均达到预期效果。油菜试验站研究推广的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直播油菜高密度撒播条管栽培技术得到一定的应用,光山县信优2405百亩稻茬免耕直播示范,亩产165公斤。商城县采用宽行条播技术,千亩核心示范区信优2405亩产达到220公斤以上,首席科学家王汉中亲临参观指导。茶叶试验站帮助信阳佛灵山茶叶有限公司设计安装了信阳毛尖茶机械化、连续化生产线,邀请岗位科学家彭萍研究员、阮建云博士、陈亮博士等专家多次到信阳进行茶病虫害防治和标准茶园创建技术指导工作。麻类试验站与江苏紫金花集团在息县合作建立了黄麻高产示范基地,实行订单生产,为下年扩大规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油菜信优2405试验与示范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优质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1511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获得成效。坚持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在项目区实行一村一品,主攻技术集成,实行良法配套,注重跟踪服务,建立了成果从科技人员手上迅速转移到农民手中的快捷通道。根据粮食企业要求,还提供了特糯2072、珍辐糯、珍珠糯、688、特优2035、信阳234、丰抗38、郑麦004、信优2405等优质稻麦油良种。在商城县的信优2405千亩高产示范,虽然受到旱灾冻灾害影响,仍然获得了较好收成,较之其它品种,增产在20%以上。1511在光山、息县各建高产核心示范区500亩,高产辐射区10000多亩,增产在10%以上。各类优质专用品种示范总面积超过60万亩。其中,特糯2072已成为我省食品生产企业订单收购的目标品种。
[农业科技服务] 深入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着重进行了超级稻、弱筋麦、优质油菜、无性系茶叶新品种的示范工作,稻麦油茶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减灾技术、信阳毛尖清洁化生产的推广工作。着重推广了插秧机械、采茶机械、工厂化炒茶机械、诱虫灯具及技术。由农科所牵头成立的种粮专业合作社——信阳金谷农科种粮专业合作社,推广水稻轻便化栽培技术上万亩。在不同季节、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根据农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技培训。在水稻生产期间,先后传授品种选择、泥质法抛育秧技术、旱育秧技术、直播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中后期水肥管理与群体调控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在油菜、小麦生产期,传授了双低油菜丰产栽培技术、冬小麦一播全苗技术、油菜覆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先后通过当地电视台、电台、网站发布农业科技信息28期、病虫测报10期,撰写科普文章26篇,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科技特派员行动“450行动计划等多项活动,派出骨干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了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对水稻、油菜、小麦等进行科学管理。配合省农科院专家先后4次深入到信阳市的潢川、固始、淮滨、息县、罗山、平桥、浉河等7个小麦、油菜主产区和旱灾重灾区的35个乡镇共110多个村,现场查看灾情,为当地政府组织抗旱保苗出谋划策,现场培训、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和进行春季管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在罗山县组成3个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到抗旱浇麦第一线,查看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指导农民积极开展抗旱浇麦工作,促进了罗山县抗旱浇麦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院战略合作] 1210,信阳市政府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书签字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信阳市长郭瑞民、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房延修分别代表双方签字。信阳市委副书记王道云,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新友先后致辞。市领导姚铁璜、张继敬、赵主明出席签字仪式。仪式由副市长张继敬主持。信阳市政府和省农科院决定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共进双赢原则,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关系。将以共同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行重大农业科研课题联合攻关、共建区域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创办院市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实施省农科院科技人才服务信阳行动、进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开发、创建良种繁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成立院市合作组织领导协调机构、建立院市战略合作务实推进机制等重点合作平台为载体,以开展重大项目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推进紧密型农业科技合作,推动信阳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王道云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对双方成功签约和省农科院信阳分院的揭牌表示热烈祝贺。她说,作为农业大市和全省粮食主产区,农村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离不开人才和智力的投入。省农科院作为全省综合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科研、人才、项目等方面有着雄厚的资源优势。双方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对于我市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加快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她要求各县区、市直各相关部门要抓住合作机遇,营造合作环境,加快成果转化,让双方的战略合作早日结出丰硕成果,更好更快地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张新友在致辞中说,多年来,省农科院一直以推动全省农业发展为己任,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走在全国前列。随着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和省农科院信阳分院的成立,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共同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行重要农业课题联合攻关、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创双赢。他希望,省农科院信阳分院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充分利用全省农业科技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全力投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信阳发展添力,为全省农业科研工作添彩。仪式上,房延修、郭瑞民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成立揭牌。
[学术交流合作]学术交流是科技工作者获得新的思想、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融入专家共同体、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方式。农科所坚持为地方农业发展服务的学术交流方针, 2009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33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9篇,在市级以上各类报纸上公开发表技术文章和农业科技信息130余条,出版著作4部。有4人次在国家级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4个试验站先后召开计划、培训、观摩及年度工作会,邀请了20多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来信指导工作。与省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联合申报了省重大科技专项超级粳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获奖成果简介]  2009年组织申报科技成果7项,有7项次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分别是:两系法超高产多抗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的选育与推广应用获省二等奖,高产优势耐湿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丰抗38的选育与应用获省三等奖和市一等奖,豫南瓜后粳稻高效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市一等奖,信阳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获三等奖。其中,两系法超高产多抗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的选育与推广应用是我市获得的唯一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今年获奖等级最高的成果。此外,信阳毛尖茶连续化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豫南茶树主要害虫生态调控与可持续治理技术高产优质粳稻9418的引进与示范3项科研项目通过了省、市科技和农业管理部门的鉴定验收。
两优培粳(培矮64S/94205)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塑造相结合的方法选育的两系法杂交粳稻组合,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0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审的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全生育期135天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6张,株高118.4cm,穗长22.3cm,每穗总粒数173.6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4.2g。区试两年两优培粳平均亩产611.0kg,比对照平均增产15.15%;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8kg,比对照增产19.9%。在示范和大面积生产中一般亩产600-650kg,高产田块在亩产达到750kg。两优培粳糙米率82.1%,整精米率69.0%,精米率73.0%,粒长5.9mm,长宽比2.4,垩白粒率27%,垩白度3.2%,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20%,稻米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2级或3级标准。对稻瘟、枝瘟分别表现为中抗(MR)-高抗(HR),对四个白叶枯病代表致病型均表现为中抗以上,综合抗性较好。该组合的推广对于促进豫南稻区粳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丰抗38是信阳市农科所利用偃展1号作母本,豫麦18作父本杂交选育的弱春性多穗型小麦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200天左右,株高75厘米左右,亩成穗41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4左右。播期弹性大,适播期长,幼苗半直立,生产健壮,返青起身较快,苗脚利落,株型较紧凑,叶片宽窄适中,叶长适中,叶上举穗下节间长,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穗中等偏大,纺锤型,结实性较好,茎杆弹性好,高抗倒伏。叶片功能期长,根系活力强,灌浆快、强度大,成熟时叶青籽黄,落黄好。籽粒半角质,黑胚率很低,容重量高,籽粒商品性好,饱满有光泽。2003~2004年度参加省南部区试,平均亩产422.7公斤,比对照豫麦18增产1.68%,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2004~2005年度信阳组5点,平均亩产319.5公斤,比对照豫麦18增产6.96%,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三位。2005~2006年度参加南部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410.6公斤,比豫麦18增产5.1%,居4 个参试品种第一位。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省内多点成株期综合抗病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试验,表现对白粉高抗、对条锈、纹枯、叶枯病中抗,中感叶锈,耐寒、耐旱、耐肥、耐后期高温高湿和干热风环境,叶青籽黄,熟相好。3、品质分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丰抗38容重761/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4.91%,湿面筋32.8%,出粉率72. 7%,降落值374S,吸水率64.1%,形成时间3.5分钟,稳定时间2.5分钟,易磨面,面白,适口性好。丰抗38综合了南北方小麦品种的优点,不仅是旱作麦区而且是稻茬麦区难得的综合性状优异的兼用型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条件平台建设]4个国家综合试验站和1个省级工程中心投入运行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增量、激活存量,分层建设、分组管理,分类指导、提高效能的原则,投入240万元,新建了一个中心实验室,投入59万元对信阳茶叶示范区园进行了改造。特别是河南省农科院信阳分院挂牌,必将对信阳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共安排领导干部参加市委市政府和科技部门组织的8类共10期干部培训班,参加人数达38人次。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不断丰富领导干部和职工的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展科研骨干研修,进行经常性技工培训。今年有3名同志取得了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证书,进一步提高了人才队伍素质。有3人获信阳市拔尖人才称号,2人荣获信阳市青年科技专家称号。3人获得高级职称,其中正高1名,使全所在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24人。高层次人才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定位引进了2名硕士研究生,强化了茶叶科研和食用菌研究力量。提拔了6名科级干部。

上一篇:农业科技2010年
下一篇:农业科技2008年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