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信阳市农科所是信阳市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处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稻麦油茶麻等农作物重要的生态育种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现有职工701人,其中科技人员160多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优秀青年专家24人。设置有办公室、科研科、人事科(党办)、财务科、保卫科、老干科、纪检科(监察室)等7个科室,粮食作物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园艺特产研究室(茶叶研究中心)、土壤肥料研究室、畜牧兽医研究室、农业科技信息研究室等7个研究室,下设试验农场、机关服务中心2个二级机构。其中所机关为财政差额供给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30人。
2008年,信阳市农科所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加快发展的办所方针,按照自主创新为基点、能力建设为主线、学科建设为龙头、平台建设为基石、制度建设为动力、队伍建设为根本的总体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进程,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年共实施科研项目38项,发表论文30篇,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8项次,其中省政府二等奖1项。稻、麦、油、茶、麻及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工作得到加强。Ⅱ优688、Ⅱ优5330、信优2508等一批稻麦油自育新组合(品系)在国家和省级级品种试验中表现突出,信阳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水稻新品种Ⅱ优550、Ⅱ优1511、特糯2072、珍辐糯、特优2035、两优培粳、信杂粳1号、和小麦新品种信阳234、丰抗38的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0万亩。稻麦油制繁种、粳稻晚播优质高产等技术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继2007年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油菜综合试验站落户本所以来,2008年依托我所具有学科优势的水稻、红麻、茶叶学科,又建立了3个综合试验站。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落户本所。信阳茶叶示范园初步建成。
[农业科研项目] 选题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环节,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2008年,市农科所坚持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引领跨越的研发理念,把握科技态势,关注三农需求,以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供给能力为目标,提升选题质量,优化选题结构,凝练创新方向,明确创新目标,集中力量开展了38项试验研究,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0项,市级21项。这些项目是:两系法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优质稻特优2035的中试及产业化示范;水稻苗期白化标记性状在水稻杂种优势中的应用;稻米品质形成物候条件评价及我国南方稻区分布规律;南方稻区国家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杂交水稻新品种Ⅱ优1511高产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高产优质高抗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高产多抗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河南省南部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两系法杂交粳稻新组合国审两优培粳的试验与示范;河南省中晚粳联合预试区试与生产试验;国家黄淮海麦茬稻区旱稻区试及生产试验;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的研究与示范;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粳稻精量直播栽培技术研究;水稻套种油菜技术研究;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技术研究;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杂交油菜高产保优制种技术研究;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河南夏花生品种区试试验;专用型花生品种的筛选鉴定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信阳茶园主要病虫害生态调控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粳稻晚播条件下稻曲病侵染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素EoNPV的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豫南稻区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构与运行机制优化研究及实践探索;紫云英品种优化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全国麻类新品种区域试验;信阳毛尖机械化、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无性系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研究与推广;江淮地区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信阳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服务途径研究。
[优良品种选育] 种质资源研究:针对目前作物品种改良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瓶颈,加强水稻、小麦、油菜、麻类、茶叶及花生、紫云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利用,承担了中国农科院项目“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麻类资源考察收集及优异的精细鉴定与评价”,对子课题“河南农区绿肥品种资源整理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红麻优异多点精细鉴定与评价试验”进行了研究。育成了优质水稻、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了白花紫云英信阳种,信阳茶树种质资源圃也初具规模。作物品种培育:“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两系法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三高两低’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研究”、“水稻低温敏白化标记性状在两用核不育系中的表达及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选育了一大批苗头稻麦油作物新品种(组合)。其中,Ⅱ优5330、珍珠糯、丰糯801、青两优916等1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分别参加了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或预备试验。Ⅱ优688通过了河南省南部稻区生产试验,单产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已推荐省级审定。Ⅱ优5330参加了长江中下游中籼迟新品种筛选试验。旱稻品种信旱优26参加国家旱稻区域试验(黄淮海中晚熟组),较对照旱稻277增产27.1%;国家旱稻生产试验(黄淮海中晚熟组),较对照旱稻277增产31.9%。区试和生产试验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已推荐国家级审定。科麦118、128等5个小麦品种参加长江中下游片国家小麦区域预试和省区试。信优2508、2705、2709等油菜新组合参加了省区试,信优2508还参加了国家长江中下游区试。
[栽培技术研究] 在粳稻超高产和轻便栽培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按照以长生育期品种和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的技术路线,筛选利用长生育期品种,通过精确定量施肥、精确定量灌溉构建高质量群体,综合防治病虫害,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粳稻直播轻简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在解决了精量直播、水稻抗倒、稻田除草问题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不同粒苗发育特性及氮素调控研究,并进行了3000亩示范。“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进一步完善,并示范了5000亩,平均增产3.8%,投资减少56%,投工减少三分之二。承担了中国农科院项目“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子课题:河南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及示范。
[植保技术研究]“信阳茶园病虫害生态调控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在深入研究信阳茶园害虫和天敌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年初持续低温冰雪灾害造成的茶园冻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低温冰冻天气对茶树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消长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而茶尺蠖在春季却暴发成灾。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是茶尺蠖在茶树根区越冬,耐寒性比较强,而低温冰冻对茶树天敌造成了不利影响,使之失去了对茶尺蠖的控制作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制备应用技术研究”,人工室内大规模鲜叶饲养茶尺蠖获得成功。并对茶尺蠖EoNPV病毒感染进行了初步试验,筛选出甲维盐、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新农药。“粳稻晚播条件下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证明丙环唑、爱苗和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获奖成果简介] 2008年,信阳市农科所有8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优质稻特优2035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稻新组合Ⅱ优550的选育及应用”、“两系法超高产多抗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的选育与推广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信阳夏秋茶的研制与开发”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稻新组合Ⅱ优550的选育及应用”、“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稻新品种Ⅱ优1511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豫南瓜后粳稻高效种植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优质高产多抗耐湿小麦新品种丰抗38的选育及应用”获省农科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
特优2035是信阳市农科所用特三矮2号作母本,创新种质81020作父本杂交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是近年来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中筛选出的唯一一个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二级以上,并较对照种显著增产的中籼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已成为河南省南部稻区优质米产业化示范开发的主导品种。特优2035全生育期142天左右,属中籼迟熟型品种。其苗期株型紧凑,叶片细狭,分蘖力强,拔节后株型集散适中,倒三叶相对较大直立,茎叶夹角小。株高115cm,穗长25cm,每穗150粒左右,结实率90%,千粒重27~28g,糙米率78.6%,整精米率69.1%,垩白粒率14%,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9.1%,食味品质8.0分,胶稠度80mm,长宽比3.0。其米饭软硬适中,冷饭不回生,符合群众对籼型优质米的消费习惯要求。稻谷加工性好,整精米度高于一般品种近十个百分点。高抗稻瘟病菌,中抗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等水稻病虫害,属多抗型水稻品种。一般亩产稻谷550-600公斤,超过生产中大面积利用的三系杂交稻组合产量的产量水平。几年来,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及周边省市累计示范种植450万亩。其稻谷市场价格比普通三系杂交稻高0.12元/公斤,亩增收70元左右,累计创经济效益25200万元。特优2035的成功选育,使我省的中籼稻新品种选育在产量、米质及抗性等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其大面积应用,提高了信阳大米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成果转化] 立足现有科技水平,在增强科技成果组织化程度上做文章,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水平。一是加强品种优选。“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油菜信优2405试验与示范”获得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优质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Ⅱ优1511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二是实行良法配套。制定基于品种特性和区域特点的“栽培处方”,让生产者既得到优良品种,也获得配套技术,确保良种良法“形影不离”。三是主攻技术集成。以项目为纽带,建设稻麦油麻茶等主要作物增产示范基地。以一个基地、一个品种、一套技术、一支队伍为建设内容,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开展粮油茶高产创建活动。四是注重跟踪服务。强化与推广机构、企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建立成果从科技人员手上迅速转移到农民手中的“快捷通道”,以产业链条的延伸拉动增收,以服务体系的建设补助增收。五是推广订单生产。优质稻、弱筋麦定单生产基地扩大到60万亩。根据粮食企业要求,提供了特糯2072、特优2035、豫籼9号、银籼2024、信阳234丰抗38、信优2405等优质稻麦油良种。企业围绕市场抓开发,依靠科技建基地,加价回收达标粮食。科研成果产业化、粮食经营一体化、传统产业效益化路子越走越宽。
[农业科技服务] 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发挥实验站、工程中心的重要作用,延伸与补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链,着重进行了超级稻、弱筋麦、优质油菜、无性系茶叶新品种的示范工作,稻麦油茶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减灾技术、信阳毛尖清洁化生产的推广工作,把体系建在产业中,论文写在大地上。二提升农业装备化水平。着重推广了插秧机械、采茶机械、工厂化炒茶机械、诱虫灯具及技术。三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精心指导优质稻麦标准化生产和茶叶清洁化生产。四是提升农业合作化水平。由农科所牵头成立的种粮专业合作社——信阳金谷农科种粮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始运作。具有分社性质的固始、平桥、淮滨、罗山4家种粮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运行。入社农民超过1500户,入社耕地超过1万亩,参与合作社的粮食加工企业4家,入社事业单位2家,农民投资占合作社社资构成80%以上。合作社功能发挥日渐凸显,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事实证明,只有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地位,才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五是提升农业功能化水平。引导建立了优质专用粮食、优质信阳毛尖等一批规模生产基地,拓展了原料供应功能。农业科技试验园和茶叶示范园区,吸纳附近大量农村从业人员就业,拓展了就业增收功能。推行无公害生产,拓展了生态保护功能。以农业园区和特色基地为载体,引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了休闲功能。帮助文新茶叶、农科种业等企业和基地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成为传承信阳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拓展了文化传承功能。
[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环境保障为基础,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成果产出能力进一步提高。2008年科技项目和科技经费有较快的增长。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00万元。在各级项目扶持下,科研质量显著提高。育成一批优质稻麦油新品种。产量不断提高,品质显著改善。进一步完善适应信阳实际的稻麦油麻茶等作物高产优质同步提高、高产能力突破、精准简化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在上年组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综合试验站的基础上,2008年又建立了水稻、、红麻、茶叶3个国家试验站及省级茶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发挥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作用。二是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新进2 位硕士研究生,2人获得硕士学位,1人晋升研究员职称,2人晋升副研究员职称。承担了4项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以转化项目为纽带,研发基地为平台,种业企业为桥梁,科技团队为主力,网站期刊为媒介,支撑发展的机制模式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稻麦油茶麻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年推广面积发展到200万亩以上,籽种产业外贸出口持续增长,为维护粮食安全、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