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年鉴
农业科技2007年
浏览次数:26  添加时间:2011-12-29 04:48

 

[简述]  信阳市农科所是信阳市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处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稻麦油茶麻等农作物重要的生态育种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现有职工701人,其中科技人员160多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市级学术带头人1人,市优秀青年专家24。设置有办公室、科研科、人事科(党办)、财务科、保卫科、老干科、纪检科(监察室)等7个科室,粮食作物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园艺特产研究室、土壤肥料研究室、畜牧兽医研究室、农业科技信息研究室等7个研究室,下设试验农场、机关服务中心2个二级机构。其中所机关为财政差额供给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30人。
2007年,信阳市农科所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加快发展的办所方针,按照自主创新为基点、能力建设为主线、学科建设为龙头、平台建设为基石、制度建设为动力、队伍建设为根本的总体布局,增强自主的创新能力,加快成果的转化进程,提升科技的服务水平,建构开放的创新体系,建设新型的人才队伍,加快科研的平台建设,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年共实施科研项目34项,发表论文26篇,水稻新品种1511、油菜新品种信优2405通过省级审定,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其中省政府三等奖一项。稻、麦、油、茶、麻及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工作得到加强。一批稻麦油自育新品系、新组合在省级和国家级品种试验中表现突出,信阳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优质稻特优2035成为豫南稻区高档优质米订单开发的骨干品种,并在淮南、孝感等地大面积示范成功。水稻新品种两优培粳、信杂粳1号、5501511和小麦新品种信阳234、丰抗38的示范力度进一步加强。稻麦油制繁种、粳稻晚播优质高产等技术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完成了31.5万亩优质稻麦订单生产的技术服务工作。信阳茶示范园区初步建成。
[农业科研项目] 选题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环节,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2007年,市农科所坚持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引领跨越的发展理念,把握科技态势,关注三农需求,以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供给能力为目标定位,加强科研立项,提升选题质量,优化选题结构,凝练创新目标,集中力量开展下列34项试验研究:两系法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优质稻特优2035的中试及产业化示范;水稻白化标记性状在两用核不育系中的表达及应用研究;南方稻区国家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高产多抗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河南省南部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两系法杂交粳稻新组合国审两优培粳的试验与示范;河南省中晚粳联合预试区试与生产试验;国家黄淮海麦茬稻区旱稻区试及生产试验;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的研究与示范;豫南粳稻高产优质障碍因子与栽培对策研究;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水稻套种油菜技术研究;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技术研究;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专用型花生品种的筛选鉴定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信阳茶园主要病虫害生态调控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粳稻晚播条件下稻曲病侵染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信阳毛尖生态茶园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全国麻类新品种区域试验;紫云英品种优化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无性系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研究引进与应用研究;信阳气候过渡区冷暖季型草坪草种植技术研究;江淮地区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信阳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服务途径研究。其中“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等4项课题已结题。
[优良品种选育]  种质资源研究:针对目前作物品种改良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瓶颈,加强水稻、小麦、油菜、麻类、茶叶及花生、紫云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利用,育成了有突破意义的水稻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项目,配合“信阳市茶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引进鉴定了132个茶树品种,并做了诱变育种试验。育种方法研究:农科所承担的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标记性状在两用核不育系中的表达及应用研究”,通过综合回交转育和分子标记技术,初步建立了滚动回交与标记性状相结合的水稻聚合育种技术体系,成功地将叶片黄化基因导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中。育成品系在豫南自然条件下正季播种,三叶前叶片白化,三叶后叶片转绿,生长正常,标记性状十分明显。白化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低温条件有加强作用,高温条件下则不表达。2007年对标记核不育系进行了温光反应研究。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系法优质超级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对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光温鉴定和核心种子筛选。利用自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配制的部分组合已进入省预试和试制种阶段。作物品种培育:运用杂种优势利用、常规育种技术等手段育成的水稻品种688、信粳03260在省区试中表现突出,5330、青两优916、籼糯98-01、珍珠糯、杂粳06003、信粳06等参加了省预试,1511通过了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育小麦品种丰抗98继续参加长江中下游片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丰抗198继续参加、优抗9923首次进入河南省南部小麦区域试验,均表现良好。两系油菜组合信优2508进入省油菜区试,三系组合信优2405通过了省级审定
[审定品种介绍]  1511系农科所选育的三系籼型杂交稻组合。恢复系信恢1511是利用两个强恢复系明恢63做母本和利亚稻的杂交后代(F5)的优良单株与高产优质水稻品种93-11杂交,又经5代定向选择而成。2001年与不育系Ⅱ-32A配组,2004年定型,是一个历经15年精心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多种病害、品质优良的品种。2004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8个试验点平均比对照838增产4.2%,产量位居第三位。其中南阳点单产为648.5公斤,光山点增产14.1%,信阳点增产9.3%。2005年区域试验续试,8个点平均比对照增产5.1%,产量位居第二位。其中固始点653公斤,光山点615公斤2006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生产试验,八个组合6个试验点平均单产587.3公斤,比对照增产9.5%,产量名列第一位。大面积示范产量一般都在600公斤左右。2005年经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稻瘟病6个病菌代表小种反应级别为0级,表现免疫。对穗颈瘟表现为高抗病,级别为1级。对白叶枯病2个致病型菌株表现为中抗,级别为3级。对水稻纹枯病表现为中抗,级别为R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出糙率80.5%,为国标1级,整精米率51.4%,垩白粒率30%,垩白度4.5%,为国标3级,直链淀粉21.2%,胶稠度66mm,为国标1级,碱消值5级,透明度3级,综合评价为部颁优质3级米。2007326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信优2405系农科所选育的质核互作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231.38天。幼茎绿色,黄花,琴状裂叶,叶色浅绿,株高192.4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63个,单株有效角果300.64个,角粒数25.66个,千粒重3.24,单株产量36.87,不育株率0.36%。受冻率29.09%,冻害指数10.25%;菌核病病害率2.08%,病害指数1.50%;病毒病病害率0.67%,病害指数0.51%,抗倒伏。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信优2405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7.02微摩尔/克,含油量44.09%。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184.77公斤,比优质杂交种对照杂98009增产14.32%,达极显著水平,居两组参试22个品种的第二位。 20062007年继续参加河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1.04公斤,比对照杂98009增产15.41%,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居9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两年16点次试验结果,平均亩产207.91公斤,比对照杂98009增产14.88%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优质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4.94公斤,比对照杂98009增产12.08%,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信优240520071018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科研成果简介2007年,市农科所有4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栽培小麦新品种信阳234的选育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优质稻特优2035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农科系统二等奖,“珍稀杏鲍菇新品种黑杏的选育研究与推广”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信阳234是市农科所针对豫南多湿稻茬麦区小麦生育期间高温多雨,湿害严重,苗期土传花叶病、中后期条锈、叶锈、白粉、赤霉、纹枯等病害发生重,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生态特点,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技术,培育的高产、优质、耐湿、多抗小麦新品种,2003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信阳234弱春性,中熟,苗期长势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中杆,株高适中,茎杆蜡质层较厚,叶中宽、深绿,穗多;长芒、白粒、角质;高抗土传花叶病、白粉病、叶锈病,中抗条锈、纹枯、赤霉病,耐肥抗倒,耐旱耐湿,成熟落黄好;一般亩成穗35万左右,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0以上。信阳234比对照品种豫麦18产量更高、品质更优,千粒重、出粉率更高,籽粒商品性更好,加工品口感更佳,耐湿抗病能力更强,综合性状较豫麦18优,更比皖麦、鄂麦系列品种优异。已累计在豫南三市示范推广68万公顷以上,安徽省六安、阜阳市示范推广13万公顷以上,湖北随州、孝感、襄樊三市示范推广12万公顷以上。信阳234累计推广90多万公顷,累计增产小麦4.7亿公斤以上,按当时当地价每公斤小麦1.20~1.40元计算,缩值后累计产生经济效益5.1亿元以上。
    信阳234具有高产、耐湿、多抗、优质、广适、易栽培等优点,尤其对稻茬麦区的土传花叶病、纹枯病、赤霉、白粉病、锈病等抗耐能力较强,耐湿耐旱耐肥抗倒,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播期弹性大,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对地质地貌茬口肥力等条件要求不严,易种便管,成熟落黄好,增产潜力大,具有极大的推广利用价值,是其它品种无法比拟的。该品种不仅适宜豫南稻茬麦区种植,而且适于南阳、驻马店等市的旱作区种植,并且在周边省份种植表现也非常好,显著优于鄂麦、皖麦系列品种。在安徽省的六安、阜阳等市和湖北省的随州、孝感、枣阳等市示范推广应用深受欢迎,在鄂北、豫南、皖中种植已显示出在过渡地带选育出的品种的独特适应能力和独特的优势。信阳234综合了南北方小麦品种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不仅是旱作麦区而且是稻茬麦区难得的综合性状优异的兼用型新品种,是国内小麦育种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居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栽培技术研究]  在粳稻超高产和轻便栽培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经过几年的研究,确定了以长生育期品种和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的技术路线,利用长生育期品种武粳15,通过精确定量施肥、精确定量灌溉构建高质量群体,综合防治病虫害,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技术目标。“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在成功消化、引进外地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高产对质量群体的新要求,进一步解决了水稻抗倒、稻田除草问题,首次提出并开展了精量直播技术研究。试验表明,武粳15在亩播量不足500的情况下,仍达到亩产850公斤的水平。针对原抛植苗育秧技术繁琐,投资投工多,安全性差的的问题,自行设计的“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的增产效果得到证实,增产1.7~4.3%,投资减少56%,投工减少三分之二,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该育秧法的发明已进入国家专利公告阶段。
[植保技术研究]“信阳茶园病虫害生态调控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课题采用振落法定期调查,明确了信阳茶园害虫和天敌的群落结构、优势种群、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是信阳茶园生物的蛰伏越冬期;4 ~6月,主要发生茶毛虫第一代、茶尺蠖越冬代和第一代、假眼小绿叶蝉和广翅蜡蝉类,密度较低,这一时期天敌种类较多,数量较大,对害虫的控制能力最强,害虫一般不成灾;7~10月下旬,是茶尺蠖、茶毛虫、茶卷蛾、茶刺蛾和假眼小绿叶蝉、茶瘿螨的盛发期,数量大,为害重,是历年防治的关键时期。试验筛选出植物农药苦皮藤素、苦参碱,生物农药多杀菌素和昆虫生长调节剂虫酰肼等几种高效低毒新农药,对茶尺蠖、茶毛虫、假小绿叶蝉的防治都在90%以上,且对天敌比较安全。调查证明,危害信阳茶园的小绿叶蝉优势种群是假眼小绿叶蝉。该课题还发现了一种新的茶毛虫寄生天敌——茶毛虫瘦姬蜂,为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技成果转化]  主动与推广机构、企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衔接,联合进行技术推广,着力以育种水平的提高推动增收,以栽培技术的创新推进增收,以产品服务的到位节本增收,以专用品种的应用特色增收,以产业链条的延伸拉动增收,以服务体系的建设补助增收。一是强化良种良法展示。把最好的品种通过最优的栽培措施,放在一起同台竞技,为主导品种和良种补贴品种的确定提供依据。二是服务粮食订单生产。市农科所按照科技支撑、公司牵头、基层组织、契约生产的运作机制,在罗山、平桥、息县、潢川、光山和商城等县区建立了30万亩的优质稻、弱筋麦定单生产基地。根据粮食企业要求,提供了特糯2072、特优2035、豫籼9号、银籼2024、信阳234等优质稻麦良种。坚持连片种植,严格防杂保纯,精心指导优质稻麦的标准化生产。企业围绕市场抓开发,依靠科技建基地,加价回收达标粮食。科研成果产业化、粮食经营一体化、传统产业效益化路子越走越宽。三是推进科技产业发展。2007年,顺利实现所属种业公司的转制,作物种子等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形式,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建设]农科所把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通过采取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团队,调整研究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建设重点学科,完善条件平台,创新运行机制,培育重大成果,组织科研协作等重大举措,以应用研究为主、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局初步形成,已成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承担了3项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科系统种子企业是我市迄今惟一具有省级杂交种子经营资格的企业。二是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市农科所成为信阳市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并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综合试验站建设单位。三是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有2人获得硕士学位,1人晋升研究员职称,2人晋升副研究员职称。四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投入大幅增加,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近100万元。水稻、油菜杂交育种学科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重点工程建设2007年,市农科所继续承担我市重点工程“信阳茶叶示范园”和市“双十”工程之一的浉河南岸二期路桥治理工程二标段的建设任务。羊山信阳茶叶示范园完成了750亩土地的茶树栽植工作。农科所投入浉河南岸工程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了1042路段内各种管涵、管网铺设工作,以及亲水平台、片石护坡、主路面水泥、人行道地砖等全部工程,并栽植了行道树,安装了电线杆,对全标段进行了绿化、亮化。二标段始终保持了全线八个标段进度和质量的领先地位,确保了1226的全线贯通。

上一篇:农业科技2008年
下一篇:农业科技2006年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