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信阳市农科所是信阳市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处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稻麦油茶麻等农作物重要的生态育种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现有职工695人,其中科技人员160多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39人,省管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市优秀青年专家18人。设置有办公室、科研科、人事科(党办)、财务科、保卫科、老干科、纪检科(监察室)7个科室,粮食作物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园艺特产研究室、土壤肥料研究室、畜牧兽医研究室、农业科技信息研究室7个研究室,下设试验农场、机关服务中心2个二级机构和丰源农业科贸中心、丰源种业有限公司2个经济实体。其中所机关为财政差额供给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30人。现有科研、生产、生活用地2266亩,固定资产1437万元。
2006年,信阳市农科所以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科研立所、开发强所、人才兴所、和谐建所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集聚创新资源、设计创新课题、组织联合攻关、提供技术服务、实施成果转化、开展人员培训、传播科技信息的职能作用,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年共实施科研项目27项,成功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全年发表论文57篇,小麦新品种丰抗38通过省级审定,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其中省政府三等奖一项,获资助金额近百万元。稻、麦、油、茶、麻及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工作得到加强。一批稻麦油自育新品系、新组合在省级和国家级品种试验中表现突出,信阳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水稻系列化育种技术平台的完善和信阳毛尖茶标准化技术示范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农科所在全省水稻、茶叶学科的领先地位。主推品种优质稻特糯2072的影响在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省区进一步扩大,优质稻特优2035成为豫南稻区高档优质米订单开发的骨干品种。审定品种两优培粳、信杂粳1号、Ⅱ优550、信阳234的示范力度进一步加强,稻麦油制繁种、粳稻晚播优质高产等技术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完成了市政府安排的30万亩优质稻麦订单生产的技术服务工作。对国内外的优质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茶示范园建设正有序进行。
[农业科研项目] 2006年,市农科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以解决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有效供给为目标,集中力量开展27项试验研究: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两系法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水稻标记性状在两用核不育系中的表达及应用研究;南方稻区国家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高产多抗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河南省南部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稻信杂粳1号的试验与示范;河南省中晚粳联合预试区试与生产试验;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引进鉴定及选育研究;全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专用型花生品种的筛选鉴定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信阳茶园主要病虫害生态调控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粳稻晚播条件下稻曲病侵染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信阳毛尖生态茶园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紫云英品种优化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全国麻类新品种区域试验;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信阳夏秋季茶类改制关键技术研究;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引进与应用研究;信阳气候过渡区冷暖季型草坪草种植技术研究;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的研究与示范;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作物育种研究] 籼稻育种:2006年,市农科所继续承担两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水稻标记性状在两用核不育系中的表达及应用研究”,成功地将叶片黄化基因导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中。育成品系在豫南自然条件下正季播种,三叶前叶片白化,三叶后叶片转绿,生长正常,标记性状十分明显。白化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低温条件有加强作用,高温条件下则不表达。2006年已获得有典型标记性状的核不育系后代材料。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育成13个苗头组合。“两系法优质超级稻新组合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对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筛选核心种子,并进行海南冬繁。两用核不育系在本地自然条件下进行繁殖获得成功。自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62s、矮青34s送广东省农科院进行光温特性鉴定,其育性指标符合国家“863”《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鉴定》评价标准。“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课题筛选出8个强恢复力材料和Ⅱ优1072、Ⅱ优1087、T优1066、丰优1068、闽优1076等苗头组合。自育三系杂交稻组合Ⅱ优1511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生产试验,6个参试点平均亩产587.3公斤,比对照增产9.5%,稻谷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已申报省级审定。粳稻育种:粳型两系和三系不育系选育取得较大进展,一批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的三系BT型不育系和两用核不育系材料基本定型,相继进入不育系扩繁和配合力测定阶段。一批高世代恢复系材料开始用于测恢和试配组合。油菜育种:信优2405、信优2406两个三系组合进入省油菜区试和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显著。小麦育种:2个自育新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级小麦区域试验。丰抗98参加长江中下游片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丰抗198参加河南省南部小麦区域试验。
[审定品种介绍] 2006年,市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丰抗38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抗38是信阳市农科所利用偃展1号作母本,豫麦18作父本杂交选育的弱春性多穗型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00天左右,株高75厘米左右,亩成穗41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4克左右。播期弹性大,适播期长,幼苗半直立,生产健壮,返青起身较快,苗脚利落,株型较紧凑,叶片宽窄适中,叶长适中,叶上举穗下节间长,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穗中等偏大,纺锤型,结实性较好,茎杆弹性好,高抗倒伏。叶片功能期长,根系活力强,灌浆快、强度大,成熟时叶青籽黄,落黄好。籽粒半角质,黑胚率很低,容重量高,籽粒商品性好,饱满有光泽。1、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省南部区试,平均亩产422.7公斤,比对照豫麦18增产1.68%,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2004~2005年度信阳组5点,平均亩产319.5公斤,比对照豫麦18增产6.96%,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三位;2005~2006年度参加南部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亩产410.6公斤,比豫麦18增产5.1%,居4 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抗性鉴定: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省内多点成株期综合抗病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试验,表现对白粉高抗、对条锈、纹枯、叶枯病中抗,中感叶锈,耐寒、耐旱、耐肥、耐后期高温高湿和干热风环境,叶青籽黄,熟相好。3、品质分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丰抗38容重761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4.91%,湿面筋32.8%,出粉率72. 7%,降落值374S,吸水率64.1%,形成时间3.5分钟,稳定时间2.5分钟,易磨面,面白,适口性好。
[获奖成果介绍] 2006年,市农科所有5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信杂粳1号的选育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栽培小麦新品种信阳234的选育与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农科系统一等奖,“超高产多抗两系法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的选育与应用”获省农科系统一等奖,“优质高产糯稻新品种特糯2072的选育及应用”获省农科系统二等奖。
信杂粳1号:信杂粳1号(培矮64S/豫粳3号)是信阳市农科所配组育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2003年4月经第五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成为我省第一个自育并通过审定的杂交水稻组合。信杂粳1号的审定,为豫南稻区发展粳稻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品种支持。该品种具有四大显著特点:1、高产稳产 该组合比籼稻耐肥抗倒,分蘖力强,亩成穗数26~30万,每穗总粒数120~140粒,属于穗数、穗粒数均较多的穗粒兼顾型组合,产量高而稳定。根据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及2000~2002年的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在我省黄河以南的中上等肥力稻田种植,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比对照CO12和豫粳6号增产15%左右,与籼型杂交稻持平。信阳发展优质粳稻,要想保持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水平,就目前的品种现状讲,信杂粳1号当属首选品种。2、米质优良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2.0%,精米率75.2%,整精米率71.4%,粒长5.2毫米,长宽比2.2,垩白粒率16%,垩白度1.5%,透明度2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8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3%,蛋白质含量9.2%,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国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3、抗病性强 该品种高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据江苏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接种法)结果,对稻瘟病菌的4个代表小种都表现高抗,对白叶枯病菌的4个代表致病型分别表现为高抗、高抗—中抗、高抗—中抗、高抗—中抗。4、容易脱粒 虽为粳稻,但其落粒性与一般籼稻相近,95%黄熟收割时田间不落粒,但容易脱粒,牛拉石碾即可碾掉,特别适合信阳原有的生产习惯。
信阳234:是信阳市农科所针对豫南多湿稻茬麦区小麦生育期间高温多雨,湿害严重,苗期土传花叶病、中后期条锈、叶锈、白粉、赤霉、纹枯等病害发生重,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生态特点,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技术,培育的高产、优质、耐湿、多抗小麦新品种,2003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信阳234在1999~2000年本所安排的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391.7公斤,比豫麦18增产8.3%,居9个参试品种的首位;在2000~2001年度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5点平均折合亩产356.5公斤,比豫麦18增产4.82%,居8个参试品种的第二位;在2001~2002年度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5点平均折合亩产356.6公斤,比豫麦18增产8.33%,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二位;在2002~2003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278.4公斤,比豫麦18增产0.54%,居6个参试品种第二位;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生产示范,信阳234表现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耐湿性强,对信阳小麦生产上的几种主要病害具有良好的抗性。2、特征特性:信阳234弱春性,中熟,苗期长势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中杆,株高适中,茎杆蜡质层较厚,叶中宽、深绿,穗多;长芒、白粒、角质;高抗土传花叶病、白粉病、叶锈病,中抗条锈、纹枯、赤霉病,耐肥抗倒,耐旱耐湿,成熟落黄好;一般亩成穗35万左右,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0克以上。
[品种资源研究] 承担的全国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应适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利用的优质高产水稻新组合,为当地的品种更新提供了品种储备和技术支撑。承担的国家旱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筛选出7个较对照增产的品种,河南省粳稻预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筛选出广粳139、中种优2005、信粳03260等20个较对照增产的品种。承担的河南省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筛选出了品洛6510、偃育898、南阳974等一批小麦良种。承担的全国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区域试验筛选出信优2046、信优2405等优质组合。承担的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2个,有10个参试品种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耕作技术研究] “豫南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经过几年的品种引进筛选和比较,已初步筛选出适合豫南粳稻高产超高产栽培利用的品种群,如高产优质粳稻品种武粳15、86优8号、9998、华粳5号、III优98、9优418、武运粳8号、3优18,香型粳稻品种武香99-15,粳型糯稻新品种99-25、武香糯8333等。“粳稻晚直播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包括粳稻晚直播除草剂比较试验和群体控制试验,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解决了豫南粳稻晚播轻便栽培上的草害、倒伏、播种量和品种选择利用等一系列问题,为豫南粳稻的直播栽培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水稻泥质法抛秧技术研究”课题通过分析国内外水稻抛秧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对水稻抛秧育苗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自育水稻品种(组合)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探索出了自育品种(组合)的强化栽培技术模式。
[作物保护研究] “信阳茶园主要病虫害生态调控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课题通过定期定点调查和灯光诱集,制作整理出茶园害虫标本209件,天地标本41件,拍摄茶园病虫草图片1000多张,澄清了信阳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同时引进了苦参碱、苦皮藤、苦楝素等无公害植物农药,并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药效试验,在我省首次发现了茶毛虫寄生性天敌绒茧蜂,为进一步制定可持续治理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粳稻晚播条件下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课题研究发现,8月下旬雨日雨量比较集中,正值晚播粳稻抽穗扬花期,是晚播粳稻稻曲病重发的主要原因。研究证明,粳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显着差异,病穗率变化较大(2~37%),在水稻破口前施用一些保护性杀菌剂,对稻曲病有一定防效;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我省首次开展性诱剂诱集二化螟试验,诱虫效率是灯诱的20多倍,为豫南稻区二化螟测报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科技交流合作] 2006年市农科所成功承办了全国红麻生产现场观摩会和河南省“籼改粳”学术研讨会。9月15日,全国红麻生产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来自中国农科院和福建、江西、安徽、浙江等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组成的国家麻类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麻区种子管理部门和全国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观摩会。与会代表检查验收了市农科所承担的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对参试品种表现出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特性给予了一致好评。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市农科所组织工作严谨,田间设计规范,管理水平较高,品种特性表现充分。并就我国红麻的生产、销售、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9月8日,由省作物学会主办、省农科院粮作所和市农科所承办的河南省“籼改粳”学术研讨会在信阳召开,大会就豫南稻区实施“籼改粳”的必要性、可行性、关键技术和粳稻品种应用等问题进行广泛的研讨交流,对促进我市粳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扶贫工作] 2006年向扶贫点息县八里岔乡张山头村赠送慰问金2000元,捐赠衣被300多件,并捐赠价值一万多元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400多斤,优质小麦种1000斤,育秧盘2000个。全年共在该村示范水稻抛秧技术50亩,举办科技培训6场次,培训农民2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6000多份。通过传授先进栽培技术,2006年该村稻麦两季增产粮食6.5万公斤,农民增收13万元。
[订单农业服务] 2006年,市农科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依托,基地为基础,利益为纽带,本着品种调专、品质调优、机制调活、效益调高的开发原则,按照科技支撑、公司牵头、基层组织、契约生产的运作机制,在罗山、平桥、息县、潢川、光山和商城等县区建立了30万亩的优质稻、弱筋麦定单生产基地。根据粮食企业要求,提供了特糯2072、特优2035、豫籼9号、银籼2024、信阳234等优质稻麦良种。坚持连片种植,严格防杂保纯,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推广控氮、增磷、补钾、添微平衡施肥技术,精心指导优质稻麦的标准化生产。企业围绕市场抓开发,依靠科技建基地,加价回收达标粮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通过企业牵头、科技支撑,形成了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化格局,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粮食经营一体化、传统产业效益化路子。
[重点工程建设] 市农科所承担着我市重点工程“信阳茶叶示范园”和市“双十”工程之一的浉河南岸二期路桥治理工程二标段的建设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信阳“中国茶都”的总体部署,2006年在五里镇和羊山新区建设茶叶示范园1300亩。规划建成世界一流的茶示范园区。目前,五里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具雏形,其中修建两条主干道约900米,建设房屋420平方米,架设高压线约900米;按生态化、良种化、优质化的要求,已完成茶苗种植任务。市领导王铁、郭瑞民、张继敬等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对示范园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浉河南岸治理工程二标段的业主单位,市农科所积极主动做好本单位拆迁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垫付拆迁费用,优先安排拆迁户入住职工新区,努力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目前该标段拆迁圆满结束,职工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该标段路基工程、借土填方和弃土外运工程基本结束,雨水管道工程、涵洞工程、片石护坡工程也进入尾声,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达到市委、市政府和市指挥部的要求,成为全程8个标段中的标兵段。
[科研基础建设]所党委坚持文化立所、特色立所方针,以支撑农业、引领发展为使命,把加强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明确价值导向,营造思想氛围,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学术环境、管理环境和园区环境。职工住宅小区建设顺利完成,干部结构更趋合理,档案管理及保密工作位于全市先进行列,“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完成。4月所党委被市委宣传部表彰为“先进党委中心学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