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技术咨询
小麦纹枯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浏览次数:428  添加时间:2018-03-27 04:05

    一、发病规律 
    小麦纹枯病又叫小麦立枯病、小麦尖眼点病,是一种土传病害。 主要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内或病残体中越冬、越夏,是主要的侵染来源。 小麦播种以后,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芽鞘变褐,重则腐烂枯死;小麦拔节期是纹枯病侵染高峰期,小麦孕穗抽穗期是病情快速发展期,扬花灌浆期是危害高峰期,这时病斑扩大,相互连成一片,形成典型的云纹状花斑,后期侵入茎秆造成烂茎,形成枯孕穗、白穗,结实少,籽粒秕瘦。 
    二、小麦纹枯病病状特症
    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先是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一般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发生在拔节后,先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 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三、小麦纹枯病发病条件
    小麦纹枯病几乎遍及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是我国各麦区常发性病害。一般播种过早、群体密度大、氮肥偏多、麦苗徒长地块发生重;春季低温、多雨潮湿和麦苗受冻害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危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可高达20%以上。因病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
    四、防治方法 
    预防小麦纹枯病主要以加强栽培管理和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发病重的地块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上,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同时应注意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2、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促进其根系发育,增强小麦抗病能力。
    3、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采用小麦精量播种技术,降低播种量。
    4、小麦返青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清沟排水,促进麦株生长,控制病害危害。
    5、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加水对成100-150毫升药浆,处理种子10-15公斤;或选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克,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或选用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 2.4%咯菌腈水悬浮剂)2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堆闷3小时。要严格掌握适宜的剂量,防止药害发生。 
    (2)喷药防治:在春季小麦返青后,对于发病比较重的地块,当麦田平均病株率达到15%时,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一定要喷匀打透,尽量使药液喷洒到麦苗基部病斑上。亩用12.5%烯唑醇 15~30克+50%多菌灵80~100克,或20%三唑酮50毫升+50%多菌灵80~100克,或5%井岗霉素100~150克,对水45-50公斤,喷雾防治。

                         ( 周国勤)
 

 

上一篇:段木银耳出耳期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桃树修剪技术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