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农事指导
持续高温干旱对红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浏览次数:1  添加时间:2025-08-04 11:27
  近期,农业农村部下发将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4省农业高温干旱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的通知。高温干旱仍可能持续发展。红麻虽以较强的抗旱性著称,但持续的高温干旱环境仍会对其生长发育、纤维品质和最终产量造成显著危害。科学认识干旱影响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红麻大部分仍处于旺长期,这一时期,是需水需肥关键期,也是生长的关键期,下面将干旱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一、持续高温干旱对红麻的不良影响
  1. 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目前红麻正处于旺长期,需水关键期,持续缺水会导致株高增长停滞,茎秆明显变细,节间缩短,生物量积累严重不足。
  2.  形态与生理变化:
  叶片:叶片变小、增厚、卷曲、萎蔫、下垂,叶色发黄、无光泽,甚至下部叶片早衰脱落。气孔关闭,减少蒸腾失水,但也限制了光合作用。
  茎秆:生长缓慢导致茎秆矮小、细弱,木质化程度可能异常增高,但有效纤维长度和强度可能下降。
  根系:根系生长受抑,向深层土壤扩展能力减弱,吸收水分和养分范围缩小。
  3.  生理代谢紊乱:
  光合作用抑制:高温干旱直接损伤叶绿体结构,气孔关闭导致 CO₂ 吸收困难,光合效率大幅下降,干物质合成锐减。
  物质运输受阻:水分不足影响同化产物(如碳水化合物)向茎秆韧皮部的运输和积累,影响纤维发育。
  渗透调节与氧化应激:植株被迫积累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维持细胞膨压,同时产生大量活性氧,超出清除能力后导致膜脂过氧化、膜系统损伤、酶活性降低甚至细胞死亡。
  4.  产量与品质下降:
  株高、茎粗、单株鲜/干重均显著下降,导致单位面积纤维产量大幅降低。茎秆节间缩短导致有效纤维长度不足,物质积累不足和发育不良影响纤维细胞壁的厚度和结构,导致纤维强力不足。干旱改变次生代谢,影响木质素与纤维素的正常比例,导致纤维粗硬、柔韧性差。
  5. 抗逆性下降,病虫害易发:
  植株衰弱,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本身也容易诱发某些病害(如某些叶部病害)和虫害(如红蜘蛛、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和加重。
   二、红麻抗旱栽培管理指导措施
  核心目标:保水、节水、增强植株自身抗旱能力。
  1、关键期灌溉保命水
  灌溉方式:采用沟灌、穴灌等节水方式,避免大水漫灌。条件允许可考虑滴灌、喷灌。
     灌溉时间: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减少蒸发损失,避免冷水刺激根系。
     水量控制:小水勤灌,以浸润根系主要分布层(通常30-40cm)为度,避免深层渗漏浪费。
     中耕松土:雨后或灌溉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切断毛细管,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锄头底下有水”)。同时清除杂草,减少竞争。
     2、喷施抗旱剂/调节剂:
  黄腐酸类/腐植酸类抗旱剂:叶面喷施,能缩小气孔开度、促进根系发育、提高酶活性、增强抗逆性。
     钙、钾、硅制剂:如硝酸钙、硫酸钾、硅肥等,增强细胞壁强度和植株稳定性。
  脱落酸(ABA):在严重胁迫前喷施低浓度ABA,可诱导气孔关闭,但需谨慎使用。
     3、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干旱条件下更需密切监视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及时选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防止因虫害加重植株水分胁迫。
  三、旱后若遇大雨的应对措施
  久旱逢大雨本是喜事,但若雨量过大过急,极易造成新的灾害(涝害),需立即采取行动:
  1.迅速排水防涝害: 利用预先挖好的排水沟渠,第一时间疏通、加深、加固,全力排除田间积水,确保雨水能在24小时内排净,防止根系长时间浸泡缺氧腐烂。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2.扶正培土防倒伏:
     对因土壤湿软和风雨造成倾斜或倒伏的植株,及时小心扶正(避免伤根),并在根部培土加固,促进新根生长,恢复植株直立状态。
     3.及时中耕松土:
     地面稍干能下地时,立即进行中耕松土,破除雨后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呼吸和恢复活力。同时清除杂草。
     4.追施速效肥促恢复:
  涝害和干旱双重胁迫后,植株极度衰弱。排水后3-5天,植株稍有恢复迹象时,及时轻施速效氮肥(如尿素,用量约为正常追肥量的1/3至1/2)或高氮型复合肥,也可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浓度0.2%-0.3%),补充养分,促进新叶生长和植株恢复。
  5.严密监控病虫害爆发:
     高温高湿环境是病害(如炭疽病、立枯病、根腐病等)爆发的温床。雨后需加强田间巡查,一旦发现病株或发病中心,立即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选用针对性的广谱性杀菌剂(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进行全田喷施防控。同时注意雨后易发的虫害。
   
 
 

张丽霞 

上一篇:无
下一篇:信阳夏季甘薯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