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平菇栽培播种季节,目前平菇栽培多以发酵料为主。通过了解得知有很多菇农对培养料发酵技术掌握不透,有些菇农因翻堆次数不够或翻堆时机不对造成发菌失败。为此,总结一些关于平菇发酵料处理的关键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
平菇发酵料常用棉籽壳或玉米芯等配以辅料进行栽培,棉籽壳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2%左右,玉米芯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ph值10.0左右,可在发酵料中加入0.1%的多菌灵。
培养料发酵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场地选择 建堆场所最好选紧靠菇棚的水泥地面,冬天要选择在向阳避风地方,夏天宜选择在阴凉地方。场地要求有一定坡度,以利排水,且要求环境清洁、取水方便、水源洁净。
2、建堆 按配方将各种原料拌匀后,建成底宽1米~1.5米、顶宽0.8米~1.2米、高1米~1.5米、长度适宜的发酵堆。也可建成高1米~1.2米的圆形堆。每堆投料冬季不少于250公斤,夏季不少于150公斤。用料过少,堆料温度升不高,达不到发酵目的。起堆要松,要将培养料抖松后上堆,表面稍加拍平后,用直径5厘米~10厘米一端稍尖的木棒,每隔30厘米自上而下打一个透气孔,均匀分布,以改善料堆的透气性。堆内插上温度计,随后在料堆顶部覆盖草帘或麻袋(透气性好)等。如用塑料薄膜覆盖要定期掀动或者在薄膜上打通气孔,以补充新鲜空气、防止厌养发酵。
3、翻堆 高温季节24小时左右、低温季节48小时左右,堆温可升到60℃以上(堆顶以下20厘米处)。堆温达60℃以上维持24小时左右进行翻堆,使上、中、下、里、外层的培养料互换,混合均匀。翻堆的作用:一是将低温干燥的表层和底层的低温厌气发酵层与中部的高温发酵层调换位置; 二是通过翻堆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翻堆后重新建堆,稍加拍平后,打孔、覆盖,继续发酵。重新建堆后,堆中氧气充足,微生物活动旺盛,当料温达到65℃以上时保持24h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3~5次,次数不要过多,但求翻堆质量。翻堆时若发现堆底中心原料色泽变浅、发酸,这是局部通气不良、厌气发酵的结果。重新建堆时,加强通气即可消除。翻堆时若发现料中出现大量白色粗壮线状菌丝,这是嗜热放线菌。它的存在是堆料温度较高和水分偏干的反映,不是杂菌,勿须担心。一般棉籽壳发酵5~7天、玉米芯发酵7~10天,温度低时适当延长。
4、优质发酵料标准 发酵好的培养料松散而有弹性,略带褐色,无异味,不发粘,质感好,遍布适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含水量65%左右。
5、发酵结束后处理 发酵终止时应散堆降温,用石灰粉调pH7~8,并均匀喷洒0.1%甲基托布津或0.15%的多菌灵、0.1%的氯氰菊酯,以防止接种后的杂菌、害虫侵染。
(龚凤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