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7月6-7日,信阳继续维持晴热高温天气,全市大部最高气温将超过38℃以上,中东部、南部县区的部分乡镇最高气温将达40℃以上。此时再生稻处于孕穗抽穗期,一季中稻多数处在幼穗分化期,麦茬稻处于分蘖盛期。针对当前气候和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国家和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水稻专家团队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一、选用耐高温水稻品种
由于不同水稻品种耐高温能力存在差异,选用耐高温品种将是减轻高温热害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品种的耐热性、适应性和丰产性,结合我市出现极端高温的时间段,开展耐高温水稻品种筛选和合理布局,从而减轻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二、调整播种期
选择适宜的水稻播种期,调节开花期,避开孕穗抽穗期高温。一季中稻可选用中迟熟品种,使其开花期处于8月中下旬,避开或减轻高温易发期的危害。
三、科学肥水管理
若水稻孕穗抽穗至灌浆期刚好出现高温,应及时采取肥水措施调控减损。一是田间灌深水以降低水稻冠层温度。可采用稻田灌深水,或日灌夜排模式,或长流水灌溉,增加稻田蒸发量,降低水稻冠层和叶片温度;二是合理施肥。及早施肥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降低生育后期叶片的含氮量,加快生育进程,增加水稻自身的耐旱和抗高温能力;三是及时做好“一喷多促”。避开高温时段,选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混合药剂,喷药时用足水量,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水稻耐高温的能力,以达到防病、治虫、强抗性的目的。
综合运用以上措施,最大程度减轻高温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同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提前做好预案,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余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