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是全国大区域流行性病害,病原菌随气流上升到五千米高空,可随风传到千里之外。一旦暴发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一般发生区可造成产量损失10-20%,严重流行区损失可达40%以上,因其具流行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
小麦条锈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小麦叶片上产生排列成虚线状鲜黄色的粉状夏孢子堆,造成叶片提前干枯,导致小麦植株灌浆不良、籽粒干秕、千粒重下降。
今春我市麦田发生的小麦条锈病菌源系由去年西北部越夏菌源地随气流远程迁入我市小麦秋苗上的,并在秋苗上越冬。由于去年秋播期气温偏高、墒情适宜,条锈病侵染秋苗成功率高,加上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气温显著高于常年,2月17- 23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3℃;2月24日-3月2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8.2-10.3℃,雾霾天气频繁,造成今春我市小麦条锈病发生早、病点多、扩展快,目前小麦条锈病仍处于点片快速扩展阶段。
研究表明,条锈菌在15~16℃时,从侵入到发病约需8~12天,一个条锈菌的夏孢子侵入后,一代可产生100个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约有3000个夏孢子。一个孢子繁殖一代大约有30万个孢子。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或水膜,相对湿度100%。春季多雨多雾、或田间湿度大、夜间易结露有利于发病。现在距小麦成熟尚有50天左右,如果近期有风雨天气,今年小麦条锈病仍有局部流行的可能。
当下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宣传发动农民朋友带药下田踏查,做到及时发现,当场扑灭。要求“发现一点、打药一片,见到一片、打药全田”。药剂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喷雾,并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
(卢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