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种早麦,霜降种好麦”。眼下寒露将至,信阳小麦距离适宜播种期不足一月时间,县区各地正在抢收水稻等秋作物,有序进行腾茬,精细整地、抢种小麦,火热壮观的麦播“画卷”即将徐徐展开。对于小麦来说,能不能苗齐苗壮,抗不抗灾害,能否结出穗大粒重的麦穗,都与小麦的播种准备和播种质量直接相关,那么今年小麦播种需要注意哪些关键技术呢?
首先要选好品种。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小麦要丰产,品种是关键。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适宜信阳种植的通过审定或引种鉴定的合法品种,适当扩大弱筋小麦种植面积。淮北宜选用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增产潜力大、春季耐倒春寒、抗倒性好、耐后期高温的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沿淮及淮河以南宜选用抗渍耐湿能力强、抗逆稳产性好、抗穗发芽、抗耐赤霉病的弱春性和春性耐晚播早熟品种。
其次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是减轻苗期发病、压低越冬菌源、控制地下害虫危害、减少农药用量的有效措施。可根据病虫种类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苗期蚜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发生危害较重的地区,采用辛硫磷、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要进行药剂土壤处理。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科学适量配比,实现一拌多效。
第三高质量整地。注意深耕耙压提高秸秆还田和整地质量。淮北旱地采取“秸秆精细粉碎+深耕+耙耱+镇压”的耕作模式构建高质量耕层。沿淮及淮南稻茬麦在水稻收割前10天,开挖边沟、腰沟,排除田间明水,以便于机械或人工及时收割水稻,水稻收割后趁墒及时翻犁。尽量深耕打破犁底层,把土壤整细整平,以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流转土地面积大的大户建议采用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可提早播期,节约成本。播后开沟做厢,提倡窄厢深沟,四沟配套。
第四是合理施肥。施肥要遵循按需供给、平衡配比、精准高效的原则。根据目标产量及土壤肥力水平,采用有机与无机、大量与中微量元素、底施与追施兼顾的施肥策略。一般亩产500公斤地块施纯氮(N)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5~8公斤,氧化钾(K2O)6~10公斤。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适当补施硫、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避免过量偏施氮肥;有机肥、磷钾肥与微量元素肥料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追比6∶4左右为宜,底肥施用需与耕作结合,确保养分分布在小麦根系主要吸收区。建议用高氮复合肥或小麦专用肥代替三个15复合肥。
五是突出“五适播种”。适时、适墒、适量、适式、适深播种,播后适墒镇压、开沟,提质量防渍害。信阳小麦适播期为10月15日-11月5日,适播期内春性品种应适期晚播,半冬性品种应适期早播。可以按照种子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来确定播种量,每亩地平均20万-23万基本苗,旱茬地播量15公斤/亩,稻茬17.5-20公斤/亩,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较好,土壤湿度较大应适当推迟播期,避免过湿播种影响出苗质量;超出适宜播期范围后,每推迟2天增加1斤播量,但每亩最多不超过45斤。同时,建议推广使用带有导航智能控制系统和镇压装置的播种机具进行均匀播种作业,行距20厘米,旱茬小麦播后立即镇压保墒提墒,特别是旋耕麦田务必要压实土壤提高立苗质量;稻茬麦播种时湿度大可推迟到分蘖后再镇压。
对于个别地块由于天气或水稻腾茬较晚,造成小麦晚播的情况,可采用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无需整地直接播种。一般晚播田块需做到“四补一促”,选用耐晚播早熟、抗寒抗逆能力强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肥,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以肥补晚;年前加强管理、预防冻害,年后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早实施水肥齐攻,以促苗早发快长。
总之小麦要高产,“七分在于种、三分在于管”。信阳9月底前降雨天气较多,小麦要立足抗灾播种、科学播种,应在加大优质品种选择利用的基础上,强化“五适”播种、药剂拌种、机械匀播、肥水统筹、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做到高质量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力争壮苗越冬,为明春小麦产量和质量双重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周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