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段木银耳出耳盛期,由于年前连续两场大雪导致段木砍伐过迟,未晾干至接种耳杆要求仓促接种,年后气温忽高忽低,导致发菌质量差。一系列问题导致今年段木银耳产量不高,裂褶菌等杂菌较多。造成这样问题原因是耳农没掌握要领,仅凭多年经验种植,遇上极端天气就会造成失败。为此,将段木银耳发菌及出耳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耳农参考。
一、发菌期管理
温度要求:接种后两排顺码起堆盖膜发菌,堆高1 m,前期15 ~20 天要加强光照,充分利用太阳光,把堆温升至25 ℃~30 ℃,促菌早生快发。随着气温回升,棚温维持在25 ℃左右。
水分管理:掌握接种后在干爽条件下发菌,40 天以前不喷水,发菌中后期,若菌棒偏干,应适量喷水。
翻堆管理:发菌前期10 ~15 天翻堆一次,中后期6 ~7 天翻堆一次。结合翻堆,将粗棒调架到上层和中层,细棒分布在下层。
通气管理:当棒面偏湿时,应及时通气排湿,以防杂菌发生。
二、出耳期管理
起架:掌握发菌期60 天左右进棚起架催耳,不可贪早。棒子能否进棚的标准是,当两端截面香灰菌变黑,有10%左右的耳棒见耳,也可择有耳子发生的菌棒进棚,分类起架岀耳。棒子进棚后仍为覆瓦式起架岀耳。
温度管理:起架早期,棚温控制在28 ℃~30 ℃;岀耳期棚温控制在25℃左右。
水分管理: 棒子进棚后应加大喷水管理,保持棒面、地面湿润,力求催耳整齐发生。耳子发生后应少量多次轻喷育耳。若岀耳期推迟,赶上南阳风,应停止喷水,待南阳风过后催耳育耳。
通风管理:耳芽发生后,加强通风管理,促使展耳。
(龚凤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