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信阳市小麦赤霉病陆续进入显症期,局部多地发生严重。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我市各县区将有较强雷雨天气过程,高温高湿天气可能导致病情迅速上升。近日,信阳小麦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赶赴各县区试验及示范基地调研考察时发现,今年赤霉病发生呈现:发生范围广、局部发生严重、病情差异大等特点。品种、栽培措施以及是否适期防治等几个关键因素显著影响赤霉病发生情况。种植抗病品种、秸秆深翻、适期防治的田块,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建议今后一段时间在赤霉病防控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科学处理病麦
小麦收获后要及时晒干或烘干,防止收获后的二次感染。另外,由于病麦粒较正常麦粒轻,可采取风扬的方法去除部分病麦粒。就赤霉病菌毒素来说,病菌毒素主要集中在皮层,约占麦粒全部毒素含量的70%以上,加工时也可以通过去皮进行有效脱毒。
2、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尽管种植抗性品种是防治赤霉病重要的措施,但根据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多年检测发现,我国仅长江中下游的少数品种对赤霉病有较好的抗性,信阳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除扬麦系列、郑麦9023等以外,绝大多数品种的赤霉病发病率在40-100%,严重度为2-4级,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各育种单位今后要进一步加大赤霉病抗病育种力度,推广种植赤霉病抗性好的品种。
3、 加强健身栽培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和咨询专家,许多示范区利用秸秆深翻、条播、加强肥水管理、清沟理墒等综合栽培措施,能有效控制赤霉病,病穗率仅1%左右,显著低于周边农民常规种植措施的田块;可见,秸秆深翻和健身栽培在赤霉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加大“一喷三防”力度
赤霉病抗病品种缺乏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小麦齐穗杨花初期使用化学药剂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大项资金补贴力度,重视“一喷三防”,严格掌握喷药时期,为小麦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周国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