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过多或地面渍水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所造成的阻碍,称之为油菜渍害,也叫湿害,是油菜生产中的常见气象灾害。特别是在地势低洼的地段,造成渍害的几率极高。防治渍害的关键在于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含量,结合苗期增施速效肥促进油菜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同时及时防止次生病害的发生。 由于近期我市油菜播种期间持续降雨,极易发生渍害,针对油菜渍害特点,特提出以下防治技术措施:
一、选用耐湿性强具有较高的相对发芽率,较高的相对苗长、根长、苗重和活力指数,较高的抵御缺氧胁迫能力的耐渍油菜品种。
二、合理整地与开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沟渠配套,确保涝能排、旱能灌。稻油两熟地区,为保证油菜正常播种,对于排水不良的烂泥田,可在水稻收获前7-10天四周开沟排水,还可采用高畦深沟栽培方式。对土质黏重、田块面积较大以及排水不易的田块,应当提早开沟排水,并加深排水沟,整地时注意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在播前或移栽前结合其他管理措施开沟作畦,畦宽150厘米左右,一般沙质土透水性良好,可适当放宽厢面;黏重土透水性差,畦面可窄一些。在特别低洼和多雨地区,可采用窄畦拱背的方式,沟的深度以畦沟26-33厘米、腰沟33厘米以上、围沟50厘米以上为宜。
三、根据植株生育期与气候特点加强管理与排水对于渍害型弱苗,首先应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其次应结合中耕增施火土灰或腐熟的堆肥、厩肥,以提高地温,增强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对湿度大土壤黏重的田块还应撒施适量草木灰于厢面。
(王军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