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农业要闻
河南日报:直播稻“郑旱十号”颠覆我省水稻传统种植模式
浏览次数:84  添加时间:2014-10-24 03:30

《河南日报》10月23日头版

直播稻“郑旱十号”颠覆我省水稻传统种植模式

                   种水稻像种小麦一样简单

  本报讯(记者杜君)今后,“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的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将逐步被替代,取而代之的是像种小麦一样简单的机械化直接播种。

   10月22日,在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尚寨村召开的直播稻郑旱10号高产高效生产示范现场观摩会上,农业专家随机抽取了10块示范田测产后宣布:“平均亩产612.4公斤,相对周边大面积移栽水稻产量略高。

 “这意味着,一项简化的高产高效水稻生产方式,将可以在全省适宜区域扩大推广应用。”省农业厅副厅长薛豫宛说。”

  据介绍,水稻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全省平均单产500公斤左右。然而,传统的移栽水稻生产,需历经诸多环节,劳动强度大,水稻生产比较效益低,不利于水稻的现代化、规模化种植。
  为突破这一瓶颈,省农科院开展了现代直播水稻技术研究,由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郑旱10号”就是该研究的重要成果,于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直播稻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育秧移栽,可以直接播种,高产高效。”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介绍,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麦茬水稻旱种技术推广,以及近年来的旱稻生产应用,此次新品种“郑旱10号”的现代直播稻作,则是在品种创新、生产条件改善等科技成果支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的技术革新。
  “每亩节本增效能达300元左右!”尚寨村村民邵义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大田可节约育秧田1分地,能增收小麦50斤以上;省去育秧生产,节约农资和用工50多元;减少拔苗移栽,能节约用工150元以上……
  “直播稻作种植技术适宜机械化直播,正顺应了城镇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侯传伟表示。
  有统计表明,传统移栽,人工一天只能插1亩秧苗,插秧机一小时插秧6亩;而直播稻一小时能完成播种近20亩。
  “今后,种水稻就像种小麦一样简单了。”邵义笑着说,“邻村的不少乡亲明年也准备种植直播稻呢。”
  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表示,从传统的人工移栽种植到机械化种植,将为我省水稻生产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科技支撑。

上一篇:我市新增两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下一篇:我市建立全省首个茶叶溯源系统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