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农科发〔2023〕18号 签发人:李 杰
中共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组
关于落实六届市委第三轮巡察集中整改
进展情况的报告
市纪委监委: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2年11月16日起,六届市委第三轮巡察第六巡察组对我院进行了为期45天左右的集中巡察,并于3月10日进行了巡察意见反馈,提出了整改要求。收到《中共信阳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六届信阳市委第三轮巡察反馈意见的通知》(信巡〔2023〕2号)后,院党组高度重视,对反馈意见照单全收、诚恳接受。三个月以来,市农科院党组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针对巡察反馈的3个方面问题,逐项梳理归类,逐一对照分析,逐条讨论研究,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召开了专题会、推进会4次,细化的31项问题,已整改到位30项,持续整改1项,修订制度7项,开展专项整治3项,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基本建立完善了长效机制,进一步筑牢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工作局面,现将集中整改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全面有序开展整改工作
市农科院党组切实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全院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部署,坚持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统一行动,统筹推进,形成了上下联动推动整改的工作合力。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保障
2023年3月10日市委第六巡察组向市农科院反馈巡察意见后,院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信农科发〔2023〕7号),明确了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综合协调、跟踪督办等工作;制定了《中共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委员会贯彻落实六届市委第三轮巡察第六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信农科文〔2023〕10号)。通过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暨巡察整改专题学习会及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整改工作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推动了班子成员和各级干部凝聚共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了做好巡察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明确目标措施,夯实整改责任
按照《工作方案》,将反馈意见分解细化为31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形成台账清单,由领导班子和各单位负责人主动认领、划定责任,全院上下层层带动,深入分析查找问题根源,把整改事项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直接责任人,明确完成期限,细化任务清单,做到整改方案具体、整改措施细致、整改方法得当、整改时限明确;构建起党组领导指导、相关单位共同配合的整改落实责任体系,逐级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不推诿、不懈怠,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整改,在全院形成了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的整改工作格局,确保问题件件有着落、条条有回应。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院党组书记认真履行“一把手”工作职责,先后4次主持召开巡察整改工作专题党组会和整改工作推进会,逐项审核整改任务目标措施及落实情况,对整改进展情况及时给予督导和提醒。分管领导履行“一岗双责”,多次听取落实情况报告,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共同探讨整改措施。其他党组成员积极行动,带头抓好分管领域的整改落实工作,认真指导联系单位的整改事项,使全院整改工作得到了高效推进。机关纪委认真履行巡察整改监督责任,积极跟进整改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把巡察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全院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清单机制,形成督办、反馈和跟踪的良性闭环,对账销号,确保每一项工作目标都能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聚焦问题,从严从实,推动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院党组扛牢主体责任,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将市委第六巡察组反馈的3大类问题意见分解细化,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整改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采取台账式管理,对能够立即整改的,坚持立行立改,限期完成;对需要持续整改的深层次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系统谋划,持续推进,确保整改到位。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整改工作开展以来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从制度建设方面堵塞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努力以高质量监督护航全院党建和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经过3个月的集中整改,31项整改任务基本完成30项,具体整改情况如下:
(一)在聚焦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贯彻落实上政治站位不够高
1.政治理论学习不扎实。
(1)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形式化。院党委没有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农科院官网信息显示“院领导班子、研究所主要负责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了心得体会,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交流研讨”。经查阅学习记录发现,只是传达了会议精神,并未开展学习研讨,也未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院党组坚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党组班子政治理论水平、领导科研创新和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全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制定出台了《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方案》,对党组中心组学习二十大精神作出专门部署,制定学习计划,切实加强学习主动性,制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整治理论学习的意见》,对今后各项学习活动提出指导意见。二是认真开展交流研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人员参加范围扩大到全院副科级以上,并安排了交流发言环节并形成制度,参加人员结合学习内容谈心得、谈体会,切实提升学习效果。三是强化学风建设。以集中学习、研讨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加强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对中心组成员及各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学习取得实效。三是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为所在支部和分管领域党员干部讲授了专题党课,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工作实践。四是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5月12日,邀请市直宣讲团成员、市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书记郭忠界同志到我院以《如何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为题作专题宣讲报告,教育引导全院党员干部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切实做到用大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第一议题”制度落实不到位。2020年以来,院党委共召开党委会议69次,只有36次执行了“第一议题”制度。省委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21年度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信阳市市委问题清单》中指出,“市农科院党委未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不及时”。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真正从思想上拧紧“螺丝”,在行动上上紧“发条”,深刻认识贯彻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的重要意义,健全完善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出台了《中共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组“第一议题”制度》,要求党组会议第一项议题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会议研究议题的内容,有针对性安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等相关领域重要论述。第一时间学习,及时跟进学习,确保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开展研讨交流。在2023年3月28日、5月26日召开的党组会上,“第一议题”学习内容为“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前将学习资料发至参会人员,让班子成员有足够的时间自学、思考,李杰同志领学后,大家结合工作实际,逐人谈学习体会,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深悟透,确保了学习效果。三是延伸学习范围。在2023年4月20日、5月29日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内容,“第一议题”与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进一步深化了“第一议题”学习成果。
(3)理论指导实践不够,知行合一有差距。班子成员研讨少,尤其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阳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方面,没有做到与种子芯片、农业技术服务等本职工作紧密衔接、深入挖掘,没有制订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办法。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在信阳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经常安排学习涉农相关的文件、政策等,2023年中心组第三次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第四次集中学习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二十大精神与分管工作相结合,充分把农业科研工作融入到全市农业需求、乡村振兴战略等农业经济建设主战场。二是聚焦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主责主业,院党组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将育种技术创新与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加快在农业经济主战场上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加强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工作,将育种技术创新与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加快在农业经济主战场上的规模化应用,切实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2023年由我院自主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两优9328、信优糯1108、金两优9328等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由我院自主培育的特糯2072、珍珠糯等新品种被潢川县人民政府定为主导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4月28日,我院选育的水稻品种两优9328、信优糯1108、金两优9328通过第九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2020年以来,我院已有17项品种权成功实施转让,转让金额达339万元,一些品种已成为当地主导(主推)品种。我院培育的水稻品种信优糯721和花生品种信花425,成功入选2023年河南省主导品种目录,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我院推荐的《豫南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入选主推技术目录,在全省公开推介发布。三是强化科技服务,为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提供农科支撑。依托“三服务大比武”“科技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机关党建品牌建设”等活动,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分解量化工作指标,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将院承担的“三服务”工作指标作为年度考核目标之一,任务分解到各研究所,由院考核办牵头,督促各研究所年内完成各类科技指导、培训35场次,培训农民1000人次目标任务,真正做到扑下身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确保科技服务取得实效。
2. 党委统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4)党委领导班子凝聚力不够,工作合力不足。大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只关注自身科研课题或分管的部门,对其他工作漠不关心,一问三不知,班子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全局意识不强。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等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班子成员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锤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组书记要当好“班长”,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永恒课题,常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党组会上,各班子成员要充分表态发言,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发言。班子成员要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集体决策形成后坚决执行,一抓到底,切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院一盘旗,保障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三是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召开党组会时,班子成员要把及时通报分管领域中的重要事项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便于大家相互了解、掌握全院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成员间工作上互相沟通交流,积极配合,达成协调一致的意见,形成步调一致的行动,强化各方面工作有效对接。4月19日召开的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会前大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谈心谈话,会上站在讲党性、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班子团结、改进干部作风、推进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开诚布公地交换了看法和意见,达到了增进团结、增强凝聚合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班子成员间学会补台补位。大家要善于配合、主动配合,积极维护党组书记的工作。成员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做到分工不分家、行权不越权、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切实提高班子的整体协作能力。
(5)院党委“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严格。2020年8月,小麦研究所采购机器设备20.6万元;2021年2月水稻研究所报销劳务费10.33万元;2020年8月茶叶所采购茯砖茶生产线11.32万元,冲抵2016年采购拖拉机资金,随意变更项目资金使用用途。以上事项均未经院党委研究。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按2022年10月9日新修订的《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贯彻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凡属院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除遇紧急情况外,须经党组研究决定方可执行。二是规范上会程序。各单位“三重一大”支出,需经分管领导同意上会后,会后将汇报纸质材料上交人事科,杜绝漏记、误记现象再次发生。三是把“三重一大”制度列为各支部学习内容,让全院干部职工应知尽知,对“三重一大”内容做到烂熟于心,避免应上会但未上会就支出的事宜。四是会审会签再把关,分管领导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进行再审核、再把关,超出“三重一大”标准,未上会的,一概不予支出,杜绝重大事项未经集体研究决定而执行的事宜再次发生。
(6)聚焦科研项目谋划不足。2019年以来,党委会研究议题中涉及项目谋划、统筹安排科研工作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处理房地产开发的后续事项和项目支出上。除了省农科院例行给予的项目,在竞争性项目申报方面近几年来没有新增科研项目,工作处于按部就班状态。2021年12月市农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新增谋划项目的通知》,上报了《河南茶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5个项目作为2022年新增谋划项目,但在2022年5月又以缺乏资金支持项目无法实施推进为由向市政府申请退出项目库。
整改落实情况:2022年,信阳市农科院虽有三项相关项目获得河南省立项,但并无经费支持,市级相关项目《豫南优质高产早生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绿色生态高效生产模式研究》、《水稻优质抗病新种质的创制及其新品种的选育》虽获得市15和25万经费支持,但资金量远远不足以用于开展谋划项目,综上,由于缺乏项目资金支持,导致我院前期谋划的5个新增谋划项目无法正常实施,经市领导批准同意,特申请退出项目库。今后,市农科院将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培育力度,不断创新项目申报方式方法,做好新增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为优化我市“三农”项目结构,进一步为加强“项目为王 结果导向”平台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一是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谋划未来全院的发展方向,围绕乡村振兴及服务全市农业生产进行思考布局。2023年4月24日,我院申报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分别为《水稻优质抗病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和《大豆耐热资源筛选及新种质创制》,目前已获拟立项公示。二是继续加大项目培育和申报力度,不断创新项目申报方式方法,做好新增项目谋划储备工作。3月31日,我院申报的《育秧保护剂“低温育秧灵”的研究与产业化》《信阳毛尖茶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优质糯稻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香菇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肥+”优质稻米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大别山苍术等中药材林下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信阳优质设施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等7个项目全部入选2023年信阳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库。2023年4月,我院党组谋划的《水稻优质抗病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大豆耐热资源筛选及新种质创制》两项河南省重点研发及推广项目,目前正在评审中。2023年5月28日,院党组又谋划了农业强省重大工程项目4项,目前已提交市科技局进行申报。
3.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的不实。
(7)对意识形态工作不重视。院党委在2022年6月20日上报市委宣传部《信阳市农科院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分析研判报告》中,排查可能存在风险的应对措施中出现“加强信仰教育,正面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明显照抄其他单位的措施。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守意识形态高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召开党组会专题学习《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二是2023年4月19日召开巡察整改专题生活会前,对班子成员进行提醒,将意识形态纳入对照检查材料重要内容。三是严格执行《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防止信息发布差错发生。
(8)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院党委未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规定,未做到科研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层层传导压力不够。如2020年以来院党委很少对下属支部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指导检查,未听取直属各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4月19日召开巡察整改专题生活会前,对班子成员进行提醒,将意识形态纳入对照检查材料重要内容。二是4月26日对各支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院进行通报。三是在5月6日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上,听取院属各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研判。四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守意识形态高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5月26日召开党组会,专题学习《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
(9)网络舆论应对引导能力不强。网络意识形态舆情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应急处置流程不完善,面对网络舆情没有及时发声。如2022年3月,因为市农科院拆迁安置遗留问题,大象新闻客户端和今报信阳等媒体发布了《信阳市某单位退休职工“住房难”,回应:需政府安置》的新闻报道,农科院未及时处置引起网民热议。抖音账号“信阳市农科院”为私人账号,存在舆情风险。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2023年4月12日出台了信阳市农科院《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和《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二是2023年5月6日召开会议学习市委网信办《突发敏感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规范》。三是引导大家高度重视新媒体的管理和应对工作,主动应对,积极发声。
(10)不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市农科院因为未装配智慧防火墙,导致主机在2022年8月8日和10月13日先后两次感染僵尸木马病毒,引发网络安全问题,被市委网信办通报。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党组会专题学习《信阳市农科院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院网络安全工作。二是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62000元安装智慧防火墙,以达到能够有效精准识别,阻断恶意攻击流量的效果。三是明确网络安全管理责任,由信息科负主责,做到专人专责专管。
4. 科研助推农业产业振兴不够有力。
(11)没有当好参谋助手。仅2019年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市农科院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专题报告》,2021年参与了关于水稻、小麦、油料作物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2022年提交了《江浙豫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所调研报告》,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卓有成效的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整改落实情况:提高认识,主动作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一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聚焦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主责主业,2019年以来,院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20篇,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2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二是强化调研成果转化应用。在对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我院调研形成的各类报告材料进行全面汇总,广泛征求院学术委员会及各专业研究所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技术指导丛书19册,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结合市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根据各级党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我院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好下一步调查研究工作,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上报市委、市政府。2023年向市政府报送了“揭榜挂帅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技术指导打造复合型茶园”等2篇工作情况交流。
(12)助推产业学科有弱项。目前市农科院的优势研究学科以水稻、小麦为主体,仅再生稻和弱筋麦产业获得全市性的产业振兴蓬勃势头。其他如茶叶、花生、油菜、中药材产业等较少,效果不明显、不广泛。谈话了解,油料所研究的彩花油菜被国家农科院应用到江西省婺源县,在当地产生了较好的效益,但在信阳本地没有得到大规模示范推广,未能成为助推文旅产业的有力抓手。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调整科研创新方向,加强学科整合,优化学科布局,解决我院学科发展不平衡,有弱项有短板问题。按照资源配置“一盘棋”和学科融合“一体化”的原则重塑全院学科团队。院党组决定成立特色作物研究所,开展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名优新奇等特色作物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引进、栽培技术、品种评价和利用等技术研究。2023年度,围绕香菇、羊肚菌、灰树花、白参菌稳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分别与浉河区忠海生物、光山正和农业、新县田竹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技术服务关系,重点扶持新县田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偿提供香菇菌种及物资,同时全程跟踪技术指导,使其不断壮大成为新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香菇种植基地。二是构建产学研推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开展联合攻关和系统集成组装,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实现工作聚焦、要素聚集、产业集群,形成支撑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合力。2023年3月13日,与信阳容华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在战略框架协议下,积极与信阳容华实业有限公司对接开展院企合作,拟签订水稻、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大豆等专项合作协议,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三是针对制约农业生产瓶颈问题开展科技攻关。2022年,与河南大学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承担河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抗逆、高产、矮杆油菜新品种设计及应用”子课题,目前,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我院承担的“彩花油菜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选育”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选育20多种彩花油菜新品系,申报专利2项、申报软著2项、发表论文1篇。我院党组书记李杰承担的河南省四优四化项目《优质茶叶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成效显著,专题推广茶树品种8个、推广新技术12项、新产品12种、建立核心示范面积6500亩、宣传报道6次、发表论文5篇。我院承担的项目《高产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科研产出丰厚,2019年选育花生新品系10个,准备登记花生品种10个;2020年登记花生品种6个,2021年推荐参加花生品种试验3个。
5. 农业科技服务成效有待提高。
(13)对助力信阳发展的特色新兴学科发展投入不足。为落实市六次党代会“实施中药材保护开发利用工程,加强对颠茄草、猫爪草、息半夏、商桔梗、苍术等特优品种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搭建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会议精神,市农科院2021年成立了中药材学科。院党委对此重视不足投入不够,目前仅支持项目经费2万元,划拨实验地2亩多,只收集了苍术、菊花两个品类部分种质资源,与两个合作社开展了苍术的技术服务指导,学科建设迟缓。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围绕“三带三区”产业布局,在巩固发展水稻、小麦、茶叶、油菜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发展蔬菜、油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市六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加强中药材学科建设。院党组进一步加大对特色新兴学科支持力度,为栽培研究所引进中药材硕士研究生1名,争取“四优四化”中药材项目经费10万元。2023年4月13日,我院中药材团队赴河南润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基地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团队听取了新建中药材基地选址、种植品种及面积等情况,现场调查基地中药材生长、病虫草害等。针对苍术、黄精、迷迭香等中药材生产过程存在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对基地苍术植株新叶发黄等症状,团队成员认真研判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团队技术人员对中药材后期可能高发的根腐病、蚜虫等病虫害症状及防控措施进行详细讲解。二是开展信阳市中药材种质资源调查,继续收集保存优质中药材资源。加强产研合作进行技术协作攻关,建立林药种植及苍术繁育基地。指导平桥区河南润辉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陆庙信阳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园选择种植苍术优良种苗,正在示范推广防草布覆盖、打孔密植等技术。
(14)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服务成效有待提升。巡察了解,开展科技服务的对象主要以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惠及广大农民不足;现场指导较多,对企业技术能手的培训较少,后续技术的实践情况未做及时跟踪调查,影响了技术实施的实际效果。部分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技术指导不够,有时在田间地头走走转转拉个条幅照个像应付了事。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团的管理和考核,实行科技服务备案管理制度,统一掌握各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服务团年度服务对象、次数等情况,提升科技服务成效,聚焦共性问题,实施专项服务。2023年5月5日河南省科技厅官网公示,我院有18位科技人员被聘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根据《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豫科〔2019〕46号)和《关于开展2021、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县市评价、省审核、厅办公会研究等程序,研究确定了2021、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结果,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在2021和2022年度的派出单位绩效评价均为优秀等次(2021年度,全省60家派出单位,12个优秀指标;2022年度,全省67家派出单位,13个优秀指标,在优秀派出单位中我院均排名第二)。截止5月4日,我院已完成19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的征集申报工作。二是聚焦广大农户需求,实施精准服务。把农科院当成为师范学院来办,在品种利用、高产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病虫害防控、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使得农业科研成果的供给与乡村振兴的需求相适应。 大力开展“田间课堂”活动,在重要时节组织技术下乡服务。2023年3月21日,水稻科技服务团一行受光山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在光山县斛山乡赵岗村传授再生稻技术,开展《进村入户送技术,打通再生稻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技术培训,县乡农技中心负责同志、业务骨干、种粮大户60余人参会。2023年2月22-23日,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周国勤副研究员,协同岗位专家王永华研究员、河南农大郭天财教授等在淮滨、息县、罗山现场指导,督促农户抓住时机做好春季管护,抑制和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
(15)科技示范推广力度不够。目前各研究所主要依托河南省“四优四化”专项和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进行科技示范推广,没有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示范推广工作,自有平台与自有渠道缺乏,院企合作开展较少,示范推广的影响力不够,示范作用发挥不足。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持续加强我院科技人员的示范推广、服务产业意识,截至目前各研究所主动对接、服务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多家,例如水稻所对接息县中绿农业有限公司,油料所对接平桥区查山乡隽秀种植专业合作社,小麦所对接信阳鸿润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各所通过对接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把科研工作与示范推广、服务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助推当地的产业发展。二是对各研究所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项数、建设示范基地的个数及示范推广面积(量)数等进行了量化,列为2023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主要内容,将与各研究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克服示范推广资金不足,努力搭建多种示范推广平台,拓宽示范推广渠道。在技术选择、推广区域、时间与方式等方面尽力按照我市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力争在第一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示范与推广。除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外,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微信连线等线上方式开展示范推广及生产服务。根据作物生长季节在线上及时发表各类技术推广文章,截至五月中旬,共计发表小麦、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作物种植技术推广文章12篇,其中公众号7篇、官网5篇。发挥科技特派员与各类服务团队的作用,不断拓宽示范推广渠道,组织科技特派员20多人次,各类科技小分队或服务团多次深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生产第一线,例如2月15日我院组织信阳市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奔赴太平山茶业有限公司开展“信阳10号”茶苗种植技术服务指导,服务团通过现场培训、手把手示范成功传授推广了无性系茶苗种植技术;2月19日起再生稻专业科技服务队前往商城县斗岭农机专业合作社、泰丰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固始县利民农机合作社等、潢川县金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淮滨县文学家庭农场、息县八里岔乡莲花村实地调研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为当地再生稻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3月15—16日,信阳气温骤降,我院与省农科院、息县农科所10余人组成小麦产业专家团分别到息县孙庙、彭店六分厂、光山孙铁铺、罗山东铺等地推广防病抗低温技术,指导当地的中药材生产,通过这些新品种、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示范推广与服务,有力发挥出我院的科技引领作用。四是院企合作工作得到了加强,目前小麦揭榜挂帅项目进展顺利,我院又与信阳容华实业有限公司、信阳金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色丰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信阳市世纪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技术转让合同。为进一步加强院企合作、共同推动信阳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种资资源创新利用步伐,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与“稳定、恒久、高效、优质”的合作精神,我院与湖南金色丰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水稻恢复系“信丰9328”的开发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信阳市世纪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杂交水稻新品种“信优糯2308”、“信两优6228”生产经营权转让协议。五是大力宣传报道,不断增强示范推广影响力。通过官网、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体大力报道、宣传我院的示范推广工作,整改以来此类报道与宣传共十多条次,极大增加了我院示范推广工作的影响力和社会显示度。我院培育的花生新品种信花425号、杂交糯稻新品种信优糯721,研发的“豫南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我院科技人员大面积示范、推广后影响力更是巨大、示范作用发挥极为明显,该三项新品种、新技术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列入河南省2023年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2023年,我院在罗山、新县、固始与平桥建立了4个信花425号高产示范点,目前苗期长势喜人;信优糯721为我院自主培育,我院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该品种通过我院大面积示范推广,现在在河南省糯稻主产区已得到大面积应用;“豫南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水稻“一种双收”,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2022年我院的大面积高效示范与推广受到社会各届的高度肯定,为全市再生稻更高水平的发展树立了信心。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信阳市再生稻发展3年(2023-2025)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再生稻面积达到100万亩,再生季平均亩产达到250公斤,今年河南省农村农业厅再次把“豫南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列入河南省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之一,作为2023年河南省高效技术模式之一重点推广。2023年我院在全市8县2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新型经营主体15个家,建成以再生稻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核心的示范基地20多处,拟在十月份在商城县召开“全市再生稻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扩大我院科技示范推广影响力。
6. 全面落实“藏粮于技”不够有力。
(16)课题研究水平较低。高层次的科研立项及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较少,科研水平整体不高,创新性不强,课题研究内容重复较多。2019年以来,市农科院虽然承担了90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30余项科研创新奖项,但还没有获得本院作为主持的省部级奖项。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积极谋划培育重大项目,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提升项目实施质量。强调成果产出,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编写专著,提高文章数量和质量。在2023年拟立项的项目考核指标中强调品种、文章、技术、成果奖励等产出,同时加强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考核。2023年5月30日,配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完成了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4项创新生态支撑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二是加强院学术委员会专业职能作用,提升凝练科技成果的水平。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随时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为我院科技成果凝练进行指导,帮助成果申报单位开展成果论证。2022年12月,我院作为第五主持完成单位,《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23年,申报河南省农科系统奖2项分别为《国审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9826的选育及应用》和《豫南弱筋小麦规模化生产抗逆保优栽培技术创新与应》,2项成果均获河南省农科系统奖二等奖;申报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壹等奖《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1项,目前正在评审中。三是部分课题研究水平省内领先。我院再生稻团队承担的《豫南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效显著,筛选出绿银占、桃优香占、全两优1800、魅两优601、隆晶优8129、深两优5438等6个适宜品种,形成再生稻减氮增效栽培技术1套,发表论文8篇,国家专利授权2项,累计推广面积110万亩以上,2020年10月26日专家组测再生季产量为303.7 kg/亩。我院承担的信阳市第一个“揭榜挂帅”项目《豫南酿酒专用弱筋小麦优质高效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应用》进展顺利,项目实施期间,信麦163通过国审,撰写专业论文6篇,制定信阳市地方标准2项,申报软件著作权2项,创建万亩、千亩、百亩示范方各一个。
(17)作物育种技术落后。在作物育种上仍采用传统的育种手段,以常规技术为主,育种成效慢。“十三五”期间规划获得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40项,但实际获得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权20项,任务目标未完成。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加强院级层面对科研团队、试验站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相关研究领域人财物的支持。紧紧围绕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建设和乡村振兴科技需求,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引领支撑能力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加大科研投入。依托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拟筹建大别山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验室。聚焦大别山农业科技前沿、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围绕超级稻和优质稻、油菜、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等农业领域进行联合攻关,在分子、细胞及个体水平上研究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通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紧密结合,集成创新育种新方法和新途径,创制便于育种利用的优异中间材料,着力培育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品种,促进信阳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科学合理设置年度科研工作最低任务指标,以评分排序倒逼科研工作提质增效,并在年终考核中加以运用。鼓励科技人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联合攻关、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和保护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氛围。四是开展豫南水稻抗稻瘟病新种质的创制与应用研究,提高水稻抗病育种水平,在豫南稻区探索稻瘟病抗性鉴定的方法,针对豫南稻区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构建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体系;探索出豫南稻区抗稻瘟病基因型及组合,建立快速选育广谱抗稻瘟病新种质的技术体系,为培育适合本区域种植及应用的持久抗病新品种(组合)提供支撑。
(18)小作物学科发展不足。栽培所有食用菌、蔬菜两个特色农业作物学科,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场地,科研设施设备投入也较少,与河南省其他各地相比差距较大,远落后于新乡、驻马店、南阳、周口等地市。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加强小作物学科试验基地建设,对弱势学科加大科研设施设备投入。院党组就栽培所无固定场所问题召开院党组会,把平桥区陆庙基地划分独立区域给栽培所用于试验示范,该基地占地25亩,目前可以满足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试验需求。近年来,我院不断对这块基地进行改造,试验园区新建厂房184平米,地面硬化286平米,生产道路硬化512平米,建立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一座(占地504平米),改造钢架大棚13座,购买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装袋机、接种设备、菌种保藏设备、出菇培养架、旋耕机、种子低温冰箱等,当前基本可以满足三个学科的试验需求。二是不断争取科研项目,积极向外争取资源支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为王、结果导向”要求,申报科研项目和争取资金支持,继续加大投入,建设更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小作物学科科技研发能力。已获批河南省“四优四化”项目3个,市级项目1个,完成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续聘,申报省、市级工程中心各1个,其中,新批省级工程中心获信阳市科技局奖励资金10万元,本年度争取经费85万元。2022年度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年度考评中,信阳综合试验站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19)改善科研条件工作推动缓慢。市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创建于2009年,目前共有仪器设备75种,90台(套)。其中2009-2013年购置仪器设备83台,占总数量的92.2%,2019年以后未新购仪器。谈话了解,七个研究所均反映目前实验室条件无法满足科研试验的需求,尤其是生物技术方向的试验研究无法开展,严重影响科研成效。2019年,院党委研究决定升级扩建中心实验室,目前只是腾退了扩建需增加的办公用房,各研究所上报了实验仪器需求,院党委没有拿出具体措施强力推进,后续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整改落实情况:我院科研条件改善经费长期不足,用于实验室升级改造的资金更是极度缺乏,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除了2009年组建实验室时购置部分以外,多是通过国家、省级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陆续添置的、更新速度较慢。下一步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不断促进科研条件改善。一是结合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组件中心实验室作为院内设机构,中心实验室组建与人员配备正在按照《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有序推进,组建后的中心实验室专门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请、购置、更新、使用、维护保养、安全管理等,为各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与平台支持。二是起草了《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扩建方案(草稿)》《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管理制度(草稿)》、完成了拟添置仪器设备的征求意见工作。按照扩建方案,扩建分为征集需求、讨论决定、规划设计和改善基础条件、仪器采购、安装调试与验收六个阶段;实验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实验室基础管理、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卫生管理等;对各研究所上报的仪器需求名单进行了汇总,组织部分科研人员列出了所需仪器设备初步清单。三是加强对外合作,多方筹措扩建资金。除利用我院在2017年与信阳师范学院合作联合组建的“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之外,今年与信阳容华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人员培训等”开展全面合作。
(20)农科院学术委员会的专业职能作用没有发挥。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修改完善相关制度。重新制定《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院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对全院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农业科技计划设计及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院科研管理、成果转化等涉及我院科技发展的规章制度,对学科建设、科研机构设置与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论证并提出建议,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评价、建议和推荐;论证、评价和推荐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科研项目和各类科技成果的申报以及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的论证;审议和推荐院学科带头人人选和创新团队等;对各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推广项目及国家省市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检查、考核、评价等;对涉及学术问题的重要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协助有关部门评议和裁定相关的学术道德问题。二是落实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对科技资源利用评价导向作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决议重要事项时,均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决议。需要学术委员会表决的议案,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决定,须达到投票人数的2/3通过方为有效。在学术上,要注意听取和保留少数委员的意见。3月30日,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我院编著的《信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等19本乡村振兴系列丛书进行了论证,提出专家意见,充分发挥我院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建议作用。5月8日开展2023年度春季试验示范检查工作,院学术委员会现场听取各课题负责人关于田间管理、试验安排及进展情况的汇报。
(二)在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上政治责任不够严
1.(21)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不够。院党委没有充分认识到“严管就是厚爱”,没有建立严的监督机制,对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到位,不敢动真碰硬,没有释放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2020年8月市农科院采购联合收获机一台6.6万元,由小麦研究所管理使用,收获机直接发货给平桥区肖王镇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长期放在合作社仓库内。发现该问题后,2022年6月29日农科院将联合收割机从合作社运回农科院陆庙试验基地,相关人员责任一直未被追究。
整改落实情况:对小麦研究所采购联合收获机一事进行调查,原因是该收获机需人工套袋才能使用,且动力很小,仅能用于试验小区的收割,前几年小麦所自有试验地不足,因科研试验需要,长期在外租用了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地,小麦所没有自己独立的机械仓库,为了节省每次来回装卸和运输费用,也便于试验小区收割使用方便,该试验负责人便将采购的联合收获机直接发货并存放在了合作社仓库,去年审计发现该问题后,小麦所随即将机器整体拉回,现存放于陆庙基地仓库。小麦所已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明确课题使用人负责保管并定期清查,并持续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将主体责任教育与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通过日常学习,警示教育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政治自觉,制订了《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年中有检查, 年末有考核。二是严格落实从严治党制度,坚持科研和党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将涉及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事宜纳入院党组会专题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围绕科研管理、人事、财务管理等重要领域,机关纪委全程参与监督,坚决将廉政风险扼杀在摇篮。三是形成明责落责问责体系闭环,促使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激发落实责任的正能量。院党组首先明确自身主体责任,紧盯“关键少数”,将责任分解到各级党组织,将责任意识牢牢根植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中。四是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修定完善《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要抓手,推进源头堵塞漏洞,有效防控风险,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
2.(22)以案促改实效不强。2019年市农科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段仁周,党委委员、副院长刘祥臣,茶叶研究中心原主任吕立哲,农科院工作人员陈斌分别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涉及人员分别是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中层干部、普通职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但农科院只就段仁周案在全院召开了以案促改大会,刘祥臣案仅在党委会上宣读了处分决定,并没有从“查处一案、整改一方、稳定一院”角度深入组织案例剖析。2019年至今,共有6人受到处理,未充分发挥以案促改的警示震慑作用。
整改落实情况:段仁周案发生以来,通过一系列以案促改活动的开展,我院政治生态得到改善,近年来未出现重大事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上级部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增强以案促改实效,一是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强化以案促改,把案件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经常开展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学习,通过组织开展廉政专题党课,各支部日常学习穿插警示教育片等方式,保证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全覆盖;各支部经常性开展市纪委通报学习,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全院职工守住思想防线,明确行为界限,进一步增强廉洁意识。二是开好高效民主生活会及组织生活会,高度重视组织生活,用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本院案件进行再学习、再警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开出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效果,开出相互提醒、增进团结、振奋精神、促进工作的氛围,以此促进以案促改实效。三是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围绕“政治清明、为民清廉、干部清正、生态清新”要求,以一体推进“三不腐”为方针,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单位内被查办的案件,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当事人分别写出自我剖析材料,让“案中人”剖析“案中事”,并协助分析查找案发原因的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点,有效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不断提高以案促改的实效性。
3.(23)党内监督作用发挥不够有力。机关纪委主动作为不足。2019年以来机关纪委对下属科室、研究所和二级单位基本没有开展监督检查,没有自己发现和办理过问题线索。被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仅局限于出具处分决定或者采取谈话措施,对上级部门提出的其他处理意见落实不到位。如余明慧案件,派驻纪监组要求以此案件开展以案促改及相关工作,市农科院未按要求执行。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强化机关纪委监督专责、协助职责,定期向党组和派驻纪检组汇报全面从严治党、开展线索联合排查、政治生态研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情况。落实党组主体责任、机关党委直接责任,支部具体责任,主动作为,靠前监督,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二是强化监督措施推动责任落实。运用调研、谈话、函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督查检查,重点采取安排督查、定期通报方式常态化开展对照检查和内部检查,要敢于监督,勇于监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三是压实执行责任。对部署工作、开展教育、整顿作风、执行纪律等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加强对内设部门机构的监督指导,引导院属各级单位自我加压、强化执行,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机制,全面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对执行监督制度不力的严肃问责。三是针对余明慧案件进行重新梳理,对油料所班子及余明慧本人进行谈话,在油料所支部再次开展以案促改活动,真正以案释纪说法,以案促改促治,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4.财务管理不规范。
(24)收入上缴不及时。2019年以来农科院机关及下属单位应收未收土地及房屋租赁费共计19.69万元。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对巡察反馈2019年以来农科院机关及下属单位应收未收土地及房屋租赁费共计19.69万元(中心8.69万元,农场11万元),现已将逾期房租全部收回。二是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由专人统一负责房屋租赁,分区域具体负责,制定《信阳市农科院试验农场资产租赁管理办法》。三是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台账。进一步完善形成规范的合同文本,对外统一签订合同,将合同由原来的两份合同具体负责人、租赁户各一份,变更为三份,增加一份交财务集中管理,加强监督。四是加强日常跟踪管理,按照每季度进行例会汇报,及时研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的长效管理模式。
(25)科研实验产品管理处置不规范。试验农场、小麦和油料研究所均未建立试验产品出入库登记制度,没有收支台账,真实收支情况无法核实。同时还存在茶叶销售价格不公开不透明且未经集体研究决定,茶叶销售款未及时收回、已收销售款未及时上缴财务等问题。2022年11月25日经核对各研究所库存,水稻、花生等科研副产品扣除部分留存育种材料后尚有较大库存量未及时处理。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副产品管理办法(试行)》,对科研副产品销售方式进行科学分类,细化操作流程,同时增加科研副产品处置年度报告制度。完善规章制度体系。2022年10月14日出台了《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副产品管理办法(试行)》(信农科文〔2022〕33号),对科研副产品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用规章制度约束科研副产品的处置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调院属各研究机构是科研副产品管理的责任主体。各单位应及时收获、加工、处置科研副产品,不得放任管理造成损失。科研副产品形成的收入须及时入账,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二是加强监督管理。通过专项督查、专项治理、例行谈话、“嵌入式”监督等监督检查方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强化对科研副产品管理全过程监督,在出台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每个研究所都出台了相应实施细则。加强督查检查,院机关纪委会同科研科、财务科要加强对科研副产品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包括科研副产品处理台账是否建立,科研副产品处理流程是否规范,各研究所履行责任是否到位,对于不耐存储、没有及时对外销售或者用于继续研究的科研副产品也要通过履行报备手续完善工作流程,确保全程监督无死角、无遗漏、无盲区。
(26)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严格。2019年8月,市农科院分别支付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两潭茶叶专业合作社、信阳市浉河区上官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改造专项资金9万元、5万元。但上述两个合作社均未能提供项目资金具体使用的原始凭证和相关记录。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成立调查小组,深入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两潭茶叶专业合作社、信阳市浉河区上官茶叶合作社走访调查,询问合作社当事人,详细了解分别转付合作社专项9.0万、5.0万费用使用情况。因项目实施及新技术推广需要,须依托茶企或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打造茶叶示范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展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在实施2018-2019年度优质茶叶专项过程中,为了推广低产茶园改造等技术,提升信阳毛尖茶品质和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在信阳毛尖主产区浉河区浉河港乡挑选了信阳市浉河区两潭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信阳市浉河区上官茶叶专业合作社,依托2家合作社茶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改善基地原有基础,打造出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因茶园管理、耕作、茶叶生产加工等实际需要,须购置部分先进设备机械以便完成基地建设目标与先进技术推广的目标任务。通过调查发现专项经费都用于合作社茶园管理、生产资料购买、茶叶加工设备添置等,前期垫付了低产茶园改造、茶树修剪、生产资料购买等相关费用,并有相关记录,但合作社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没有保留完整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二是组织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4月23日,组织了学习《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工作机制的意见》(豫农科〔2020〕18号)等相关文件。专项经费支出严格按照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专项资金管理细则等相关文件及相关财经制度执行。严格执行项目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建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在项目申报时,要求提前认真谋划,科学精准规划,做实做细项目预算,在项目实施时,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和项目预算,合理合规合法支出。项目负责人作为经费使用第一责任人,确保票据真实完整合法有效,定期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到效果,确保项目资金都用在项目实施和项目建设上。四是规范项目资金报账程序。项目资金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单笔经费支出超过0.5万元,需经院党组讨论通过后,再严格执行财务报账流程,走报账程序支出。大额生产资料采购,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执行。做好生产资料入库和出库记录。本着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使用好项目经费每一分钱,杜绝不必要支出,确保项目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27)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陆庙基地503.3亩已支付征地款2460万元,仅登记固定资金1050万元。2020年10月,市农科院按市委巡察组要求撤销院机关财务账户,但仅将账户资金6.79万元转入院财务账,其余资产未转到院财务账上。各研究所固定资产基本上无专人进行管理,大部分固定资产未登记卡片,有的固定资产已经报废账实不符、甚至有账无物。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我院及时查找相关财务凭证、查明漏记原因,对漏记的土地资产进行了补登记,于2022年9月补登记资产1410万元,其中院机关补登记1050万元,院财务科以暂估价360万元入账补记无形资产。二是2022年9月我院制订了《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信农科文〔2022〕26号),以2022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国有资产清查核实。三是我院固定资产均登记有固定资产卡片,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按月上报资产管理月报。四是对于存在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现象,主要是因为资产已超过正常使用年限、部门撤并、人员调动、整修改造等原因,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长期处于废弃状况导致;通过此次清查中发现的已报废资产,我院将按规范程序及时处置,闲置资产进行单位内部调剂使用。五是通过此次资产清理专项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资产管理系统相关信息,为我院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此次清查工作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我院于2022年10月重新制订出台了《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信农科文〔2022〕31号),强化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
(三)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政治担当不够强
1. 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严格。
(28)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严格。查阅市农科院10个党支部“三会一课”资料发现,机关党支部2020年度没有召开组织生活会,小麦所党支部2019年度没有召开支部委员会,植保所党支部2019年度没有召开支部委员会。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督促各支部按照“365工作法”要求,及时开展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各项活动。二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5月25日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务工作专项培训”,面向各支部班子成员专题详解“365工作法”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指导如何开展具体工作,不断提升支部班子抓党建的业务能力。三是认真开展组织调阅。2023年4月开展了一季度组织调阅工作,对各支部组织生活记录进行全面检查,反馈存在问题,督促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四是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5月10日,院机关党委对组织调阅中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切实推动“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五是针对反馈问题,开展自我剖析反省。结合年度组织生活会,组织各支部班子在会上针对存在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作出深刻剖析检讨,加强思想认识,杜绝再出现此类现象。
(29)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问题突出。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问题突出。市农科院2019年以来共发展8名党员,经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发现所在党支部和机关党委审核把关不严,普遍存在入党资料不完整、程序不合规等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按照“双推双评三全程”标准切实作好发展党员工作。二是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专项培训。5月25日组织开展“2023年度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务工作专项培训”,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主题,面向各支部班子成员专题讲解发展党员的各项程序及材料要求,不断加强支部班子的业务能力。三是以支部为单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教育引导,切实将发展党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抓在经常。四是开展自查自省。以年度组织生活会为契机,组织各支部班子针对“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问题作出对照检查,加强思想认识。五是不断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对近年来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已发展党员的材料认真审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善补充并建立档案。六是加强审核把关。按照制度要求,对发展党员阶段性工作程序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关材料清单。严格落实“支部—机关党委—院党组”三级审核把关制度,不断提升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30)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培育不足。院党委对如何留住科研人才办法不多,大多从信阳市工资待遇低等客观上找理由,没有用心为科研人才提供科研平台与项目。2019年以来共有14人离职,涉及水稻、茶叶等学科。粳稻、再生稻研究受到较大影响,茶叶所目前无人从事茶文化课题的研究。植保所人才断层问题突出,农业部信阳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建成后,因缺乏使用该科研平台的专业人才,只能返聘已退休的技术人员。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对于已出台的制度,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制度,要长期坚持下去,如职称推荐办法、人员兼职和离岗创业等制度。根据有关政策,积极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目前,已获批67人,其中,C类人才4人,D类人才14人,E类人才49人,另有4人尚未批复,已获批的E类人才可享受2万安家补贴、每年5000元生活津贴相关优惠政策,相关政策的落实落地,对吸引优秀人才、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奠定了基础。二是在精准“引”才上下功夫。根据空编情况,结合实际用人需求,今年我院上报招聘计划7名、院基地服务中心4名,招聘工作完成后,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机构改革后,新扩展研究领域的人才需求。如,目前植保所有专业技术人员9名,其中,有副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5名;有研究生5人,大学学历2人、大专学历2人,本年度又引进1名病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内容涉及大宗农作物病虫草害等,人才断层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科研人员基本满足了观测站的正常运行。三是在精细“育”才上下功夫。各学科充分发挥“传帮带”“老带新”作用,2022年10月引进的5名学生,均指定1名高级职称专家作为他们的老师,指导他们快速进入工作角色,高效开展工作。茶叶所专业技术人员吕立哲,是国家高级一级茶艺师,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茶叶质量评比或茶文化活动,对传承和发扬茶文化做出积极贡献。利用国家、省级等各种科研平台,使我们的人才“走出去”扩展视野,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学回来”提升水平,2023年,共参加外出学习50人次以上。四是在精心“用”才上下功夫。2022年我院持续派出水稻、茶叶2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34名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县区农业生产,让科研人员奔向前台,到关键吃劲岗位和艰苦复杂环境历练,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带动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精准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五是在精诚“留”才上下功夫。我院财政供给调整为全供后,按我市各项补贴标准,均给大家发放到位,提高了各类人才工资收入水平。院党组班子和各研究所班子成员不定期和干部职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生活、工作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解决新入职人员住房问题,将8号楼清理腾退的住房,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租赁给他们,目前已入驻学生4人,有2人正在装修,准备入驻,解决了他们的住宿、生活等基本问题,增强了各类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切实做到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平台留人。
3.(31)落实巡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不到位。院党委经过2019年常规巡察、2021年巡察回头看,整改存在前紧后松的现象,在交了整改报告之后存在一定程度的麻痹情绪、放松思想,工作有所懈怠,部分问题没有做到见底清零。目前,依然存在国有资产处置变现不及时、资产底数不清等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对2019年以来历次巡察审计反馈问题进行仔细梳理,逐项排查整改不到位问题并列出清单,截至目前仍有房产开发项目拆迁安置不到位、往来账款清算不彻底、农科种业公司职工投资入股未清理、土地资产无土地证、固定资产未及时盘点清理等问题,并建立未整改完成问题台账。二是对以上未完全整改到位的问题逐项分析原因,针对问题不同性质,分别制定整改计划,分阶段推进整改落实,切实扛起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跟踪监督,做到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如对历史遗留整改难度较大的南家属院拆迁安置问题,经多次沟通协调,已纳入浉河区政府问题楼盘统筹解决,房票安置工作正在推进。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一时无法全部清理的历史挂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依据财政财务制度按程序清理。三是加强市场调查,创新工作方法,加速“宽景一品”项目投资转入固定资产的处置变现。对“宽景一品”移交的房屋、储藏室、停车位等固定资产逐一进行清查登记,建立台账,厘清资产底数。通过互联网房屋中介、微信群、抖音、钉钉等平台发布房产处置信息,在附近农贸市场、路边张贴栏发放张贴资产处置广告,与“宽景一品”小区居户签订合同成功出售一间地下储藏室;对门面房、地下停车位资产暂时处置困难的,积极想办法对资产加以利用,通过对外租赁增加收益,已将“宽景一品”一间毛坯房出租;与“宽景一品”小区物业公司信阳顺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车位委托出租协议》联合利用小区内的地下停车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尽快处置变现。四是为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减少损失风险,对历史遗留问题,院党组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严格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监管监督力度,不断修订完善制度,切实防范问题发生。
三、巩固整改,落实常态,坚持深化整改工作成果。
在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对市委第六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整改落实永远在路上,下一步,院党组将继续把抓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巡察整改走深走实,全力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让整改“问题清单”变成事业“满意清单”,将整改成果展现在科研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上,以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把准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整改整治。坚持整改目标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对进一步强化巡察整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巡察发现的问题,紧扣党中央明确要着力解决的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6个方面,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系统梳理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二)推动建章立制,巩固拓展整改成果。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在深入整改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章立制,防患未然,以问题为导向,倒查制度、管理漏洞,以机制制度巩固拓展巡察整改成果。健全闭环管理工作规则,切实把破解难题的有效举措、解决问题的硬招实招,转化为富有针对性、长效性的行动计划和工作机制,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确保抓源治本、常治长效。
(三)坚持使命导向,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结合全市“1335”工作部署,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坚决扛起在河南农业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雁阵效应”;厚植“高质量”创新生态,形成“梧桐效应”;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集群效应”;推进“高效能”成果转化,形成“裂变效应”,重塑重振市农科院,着力打造南北过渡地区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努力为强化河南战略科技力量作贡献。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围绕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履行科技创新政治责任。当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排头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科技创新“方向盘”。锚定现代农业目标,争当技术引领排头兵。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构建融合创新联合体。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持续激发创新驱动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助力产业体系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大别淮上鱼米之乡勇挑重担。
202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