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本院公告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2024171号 提案的答复
浏览次数:1  添加时间:2024-06-30 05:01
办理结果:B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2024171号
提案的答复
 
周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种子基地繁育建设建议》的提案收悉。结合市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开展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与普及等”的职能任务,现针对提案中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信阳市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种子行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广大科研推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媒体、微信公众号、官网等线上渠道,和设置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等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子法》等,提升普法宣传效果,促进农业科研工作者和种子经营者学法守法意识,形成依法制种、依法兴种良好氛围。
  二是加快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守牢农业“芯片”。我院在长期的稻种资源研究中,搜集、鉴定、整理、保存了一大批我省特有的种质资源,其中405份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录入《中国稻种资源》和《中国稻种资源目录》。我院协同市农业农村局,实现了对新县、固始和息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数据工作,提交国家种质资源库262份材料。另外,依托我院核心试验基地,引进、收集、保存国内外茶叶、油菜、花生、食用菌、大豆、中药材、绿肥等种质资源300多份,创新保存新品系万余份,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先后审(鉴)定水稻、小麦、油菜、紫云英等新品种70个,其中国审水稻品种9个,小麦品种3个,水稻品种通过审定数量位于全省前列;4个茶树新品种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我省近20年来无自育茶树新品种空白;共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33个,获得水稻新品种权11个,保护了自育品种的知识产权;先后推荐60多个自育新品系参加国家及省、联合体中间试验,呈现出“育成一批,审定一批,蓄备一批”的良性循环,种业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为促进种业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加快成果转化利用。近年来,我院自育45个新品种生产经营权相继转让成功,涉及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紫云英等。我院选育的珍珠糯、特糯2072,成为我市糯稻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为全市糯米粉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选育的信麦126、信麦129等小麦新品种,由于其品质好、产量高,受到企业的认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育水稻新品种信优糯721、花生新品种信花425,信麦163入选河南省主导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全市乃至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强农富农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全市大型种业企业14家,其中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1亿以下的种子经营企业3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3000万以下3家;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以下7家;注册资本300万元的种子经营企业1家。其他为经营不再分装的农作物种子经销户1000 余户。为我市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与先进地区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生产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良种繁育基地还不能满足全市农林牧渔等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缺乏长期投入,建设质量不高。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建设周期较长,前期的经济效益很低,甚至没有效益,需要长期的连续投入,才能维持良繁基地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良繁基地的持续发展,而受地方财政紧张的影响,配套资金不足,造成良繁基地建设质量不高,管理水平较低,不能的很好发挥作用。三是基地建设科技含量低。我市良繁基地多是在国有农场、苗圃、种粮大户的基础上改建的,技术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对基地建成后的经营定位及产出效益等缺乏系统考虑,总体科技含量较低,潜在效益不高。产业链条连接不紧,产业融合发展不快,良种繁育基地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行政部门落实好种业发展扶持政策,统筹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积极探索建立种业发展支持机制,为我市种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注重种子企业培育力度。切实加强对种子企业和种子产业的调查研究,合理调整布局,加快推进良种繁育。针对我市生态资源丰富,对良种的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在现有茶叶、水稻、小麦、紫云英良种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完善食用菌、花生、油菜等科研试验基地,真正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以满足全市及豫南周边生态区域对不同良种的需求。对创新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从人才、加工、基地建设等进行科技扶持,进一步提升我市种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关于发展种业产业化。依托地方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着力发挥部门的牵引作用。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基地建设水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资源,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把现有的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到良繁基地建设中,不断提高良繁基地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重点瞄准茶叶、优质稻麦、油料、食用菌等作物,研发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机制,避免重复性研发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地方农业的多产融合,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关于加强政策研究,加大支持。抢抓当前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利好机遇期,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完善投入机制,推进良繁基地发展。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同时,建议地方财政也应列出专项资金,定期投入。建设单位应充分利用良繁基地的品种、技术和信誉度,搞好科研生产和经营,共同加大投入,将龙头企业的优良种子品种、种植技术、种子繁育引到当地,走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化道路,推动种业、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以维护基地的正常运转,并带动地方增加收入。积极创新种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凝聚种业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最后,十分感谢您对我市种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提出宝贵建议,对我们的科研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我们将认真听取建议,共同为推动我市种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主办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赵丰华
  电  话:13653768456
 
 
2024年6月28日

 

上一篇:无
下一篇:2023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部门决算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