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受我院邀请,河南省农科院院院长助理兼科研处长卫文星研究员,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张玉亭研究员在市农科院学术会议室分别做了“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与项目申报”、“农业科技项目书的申报与撰写”的报告。卫文星研究员从“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开始,讲述了科研活动的基本理念、科研创新活动的类别及特点,并结合自己参与的项目设计实践,详细介绍了各类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的目的和申报要求,以及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技巧等。张玉亭研究员从项目申报书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案、工作思路、可行性分析,项目特色创新点,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介绍了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方法。
整场报告用时近3个小时,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我院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省院大专家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阐述,也有项目实例,帮助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今后如何做好科研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随着这场省院专家报告会的结束,我院首届集中学术交流活动月也圆满落幕。此次学术活动自2013年12月上旬正式启动,2014年1月上旬圆满结束。全院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100多人参与了学术活动。
本届学术交流活动月的主题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期间,共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49场次,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同台竞技,面对面地深入讨论,从不同学科、不同作物、不同领域对其具有共性的问题展开学术观点的交锋和碰撞,开拓了学术视野,启迪了创新思维,对科技人员凝练科研方向、梳理科研思路起到了很好作用。
为了增强学术交流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院将学术活动的组织形式确定为以二级单位、院级和外请专家三结合的模式,并制定了《信阳市农科院第一届集中学术活动实施方案》,先后召开动员会、筹备会和协调会,分别就“第一届学术活动月”的有关事宜进行了统筹部署,确保了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
开展集中学术活动月活动,营造了自由讨论和相互启发的学术民主气氛,发挥了学术交流对磨砺人才、发现项目、促进创新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市农科院新一届党委班子为落实“打造区域科研强院、建设农业强市战略支点”目标任务,奋发有为、创新求变,着力凸显农业科技排头兵、创新市级队、决策智囊团地位,努力开创科研事业新局面,进一步推动信阳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