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本院新闻
“一县一业”国家重点示范县花落罗山
浏览次数:120  添加时间:2020-09-21 04:28

    9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和团队成员,共同参加了全国绿肥产业“一县一业”科技重点示范县(罗山)启动仪式。罗山成为绿肥产业的仅有的两个全国重点示范县之一。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研究员作了主旨讲话,宣布“一县一业”国家农业科技重点示范县(罗山)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曹卫东指出,去年11月份,农业农村部做出了在全国打造100个“一县一业”科技引领示范样板县的战略部署,绿肥体系上报了支撑服务“一县一业”方案,罗山县跻身了全国“一县一业”特色县行列。我们要按照“绿肥 +”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新标杆、“中国绿肥之乡”新名片、三产融合发展新坐标、高端绿色产业集群新格局,全力以赴推进农业产业迭代升级,架起县域经济腾飞之“翼”。曹卫东指出,发展绿肥生产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是清洁生产的需要,是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开展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信阳是全国著名的国家绿肥生态育种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在绿肥种子生产和高效模式构建等方面为全国做出了榜样,大家要学习好信阳的经验和做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工作,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信阳特点,加强各岗位、各综合实验站与罗山县的密切配合,确保“一县一业”起好步、开好局。


    绿肥是信阳重要的经济作物,紫云英、毛叶苕子、箭筈豌豆等均有种植,其中以紫云英面积最大。从2012年开始,信阳市把种植紫云英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稻米种植及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安排专项资金,出台补贴政策,扶持发展绿肥生产,紫云英面积迅速扩大。如今紫云英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每年繁种量超过9000吨。紫云英种子是信阳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远销日本和韩国。绿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豫南稻区中低产田的改良和稻田生态环境的保育,助推了养蜂产业、花海经济发展。翻压绿肥每年为全市增加水稻产量4万吨左右,节约化肥2万吨左右,农户增收1.2亿元。


    借助成为“一县一业”国家农业科技重点示范县这一契机,罗山县将利用三年时间,沿灵山-何家冲红色旅游线、南信叶路交通线、小龙山-石山口库区水源保护地,建成三条紫云英生产观光带,总面积发展到40万亩。同时,以发展“紫云英+”产业为抓手,重点聚焦紫云英大米、紫云英种子、紫云英蜂产品、紫云英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罗山紫云英”公共品牌,推进罗山生态农业全面升级,推动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活动期间,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的25位岗位专家与罗山县的11个绿肥种植大户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并到罗山县子路镇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观看了紫云英播种。这个合作社流转土地4600亩,常年种植绿肥近1800亩,今年计划种植3000亩。理事长陈贵权说,每年用紫云英和毛叶苕子做底肥,减少化肥用量50%,地肥了,病虫害也少了,稻米口感好,价格高,还美化了乡村环境。


    院党委书记李杰在会议上表示,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布局信阳,牵头打造“一县一业”国家农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对于引领信阳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阳市农科院作为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的成员单位和技术服务平台,要发挥平台资源聚集效应,聚“体系”之力,强农业“筋骨”,不断积淀和发挥具有“绿肥”标签的绿色清洁食品质量优势、品质优势和品牌优势,全面落实罗山县“一乡一品”示范片、“绿肥+”精品红色旅游观光带、“绿肥+”高值化路径研发与示范、“绿肥+”产业名片建设等各项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打造“一县一业”科技引领示范样板标杆贡献出“河南力量”,全力谱写新时代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绿肥窗口”的信阳篇章!
 

上一篇: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2020年第八次集中学习
下一篇: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茶叶专项示范观摩会召开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