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种库
D优3138
浏览次数:399  添加时间:2014-07-08 05:42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4012
    品种来源:D62A/R3138
    特征特性:属中籼迟熟型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主茎总叶片17-18片,全生育期147天左右。叶色深绿,株型松散适中,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剑叶宽大挺立上举,茎叶夹角小,上部三片叶功能期长。株高123.5cm,穗长25.8cm,平均有效穗15.8万/亩,每穗总粒数178.7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9.5g. 
    抗性鉴定:2012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稻瘟病苗瘟表现为免疫;穗颈瘟人工鉴定为中抗(2级)、田间鉴定为抗(1级)。2013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苗期对稻瘟病菌各代表小种表现抗病,穗颈瘟人工鉴定为抗(1级),田间诱发鉴定为中抗(3级);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表现为中感(5级)、PX079表现为中抗(3级)、JS-49-6表现为中感(5级)、KS-6-6表现为中感(5级);对纹枯病中等致病力菌株RH-2表现抗病(R);稻瘟病综合抗性为抗(R)。
    品质分析:2011、2012两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米率81.5%/80.5%、精米率71.8%/72.6%、整精米率61.2%/63.6%、垩白粒率28%/24%、垩白度3.1%/2.6%、直链淀粉20.2%/20%、胶稠度50mm/50mm、粒长7.0mm/7.0mm、粒型长宽比3.0/3.0、透明度1级/2级、碱消值4.0级/4.0级。2011、2012年品质检测结果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67.0kg,7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次达100%,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3%,达显著水平,居本组试验18个参试组合的第13位。2012年继续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稻谷577.7kg,9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次达88.9%,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达极显著水平,居本组试验20个参试组合的第11位。
 2013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1公斤,7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100%,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9%,居8个参试品种第6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与播量:河南省南部稻区作春稻栽培,露地育秧宜在4/20左右播种,作麦茬稻栽培以4/25左右播种为宜。大田亩用种1.0kg,秧田播种量15kg/亩。施足底肥,稀播匀播,分别于1叶1心、3~4叶、移栽前五天施好断乳、接力和送嫁肥,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培育多蘖壮秧。两段育秧可适当提早播种,每亩用种量0.50-0.75kg。
  2、栽插方式:适当密植,移栽密度以16.7×26.7cm或16.7×23.3cm为宜,亩插1.5-1.7万穴,每穴2粒谷苗,保证基本苗在8万/亩以上。
  3、田间管理: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兼顾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纯氮12kg、P2O56kg、K2O10kg,磷肥全部作底肥,氮肥60%作底肥,30%作追肥,10%作穗粒肥;钾肥50%作底肥,50%作穗粒肥。水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晒田,深水孕穗、养花,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保根养叶增加粒重,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及充实度。根据病虫害测报,及时做好螟虫、稻飞虱和稻曲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上一篇:信油杂2906
下一篇:广两优916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