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母本:培矮64S ,父本:豫粳3号
审定编号:豫审稻2003001
特征特性:属亚种间两系杂交粳稻组合。生育期140-14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颜色浓绿,株型松散适中,株高110-115cm,穗型下垂,穗长23cm,叶片形态微内卷。叶宽窄中等,叶势直立型,穗分枝中等,穗粒数140粒,结实率85-90%,粒橙色、椭圆,粒长5.2mm,长宽比 2.2 ,千粒重 23 g。高抗稻瘟病、颈瘟病,高抗-中抗白叶枯病,感稻曲病。耐寒性强,抗倒性强。糙米率 82% ,精率米 75.2 %,整精米率 71.4% 。籽粒蛋白 9.2 %,垩白度 1.5 %,垩白粒率 16 %,直链淀粉 19.3 %,胶稠度88mm。
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6 kg,比对照C012增产 15.8 %;2001年继试,平均亩产637.6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 6.1 %。2002年参加省南部稻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4kg,比籼型杂交稻对照Ⅱ优838减产0.8%,比第二对照豫籼3号增产13.3%。
栽培要点:每亩大田备种0.75kg,豫南4月25日前后播种,秧龄35天左右,秧田施好断乳、接力和送嫁肥。插植规格4×7寸或5×6寸,亩两万穴左右。大田施肥N:P2O5:K2O为2:1:3,水稻一生亩施纯氮总量12kg左右。亩茎数达到25-28万时排水晒田。抽穗后不可受旱,收割前一周断水为宜,抽穗期如遇连阴雨,注意用井岗霉素兑水喷雾防治稻曲病。晚播田块注意预防三化螟三代。抽穗至收获期40-45天,待谷粒至95%黄熟收获。
种植区域:适宜豫南稻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