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20190007
品种名称:信粳1号
申 请 者: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信粳64/宁粳3号//宁粳3号
品种权号:CNA20151573.4
特征特性:属常规粳稻品种。全生育期154天,较对照9优418晚熟9天;株高97.96cm,亩有效穗18.72万,穗长15.62cm,平均每穗总粒数174.94粒,实粒数151.72粒,千粒重25.38g。叶片绿色、挺直、剑叶较短,株型松散适中,繁茂,熟相好。
抗性鉴定:2016年经江苏省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5,中感稻瘟病(MS),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KS-6-6和JS49-6抗性表现为5级、对PX079抗性表现为3级,抗纹枯病(R);2017年抗病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3.25、中抗稻瘟病(MR),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抗性表现为7级,对KS-6-6和JS49-6、PX079抗性表现为5级,抗纹枯病(R)。
品质分析: 2016、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率83.3%/80.5%、精米率74.7%/70.7%、整精米率73%/67.2%、粒长5.6mm/5.1mm、粒型长宽比2.1/2.2、垩白粒率32%/25%、垩白度5.4%/5.3%、直链淀粉16.2%/16.9%、胶稠度70mm/62mm、碱消值7级/7级、透明度1级/1级。
产量表现:2016年豫南稻区区域试验,8点试验,6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626.6kg,较对照9优418增产3.2%,增产极显著;2017年续试,7点试验,5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556.4kg,较对照9优418减产0.1%,不显著。2018年生产试验,5点试验5点增产,平均亩产609.2kg,较对照9优418增产4.8%。
适宜区域:适宜在河南南部稻区及生态区相近的区域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豫南稻区一般5月中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2.5kg,秧田每亩播种量25~30kg。常规催芽,用恶线清浸种48小时。采用湿润育秧、塑盘育秧等技术。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或四叶一心时移栽。本田亩施45%复合肥35kg作底肥。移栽时保持浅水层,一般每亩栽插1.8~2万穴,基本苗6~8万。手工插秧,随拔随栽。
3、科学肥水运筹。本田总施纯氮量控制在17~20kg之间,有效磷8kg,有效钾8kg。氮磷钾比例约为1﹕0.5﹕0.5。基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以5:5或6:4为宜。水浆管理上,移栽至晒田期灌浅水,够苗晒田,直至孕穗期前复水,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以湿润为主,不保留水层。穗层下部籽粒未完全成熟前保持田间湿润。
4、加强本田管理。移栽后保持浅水灌溉,群体达到25万/亩时排水控田直至7月中旬复水,拔节初期约7月中下旬施穗肥,齐穗后视苗情补施粒肥。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移栽后4~5天用大田除草剂拌吡虫啉撒施防治杂草和稻蓟马,保持浅水层。7月中下旬根据虫情测报防治稻纵卷叶螟,同时兼防纹枯病。抽穗灌浆后加强对稻飞虱的监测。
风险提示:在栽插密度大、群体过大、高施氮量的情况下,导致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易发生纹枯病及倒伏现象。